據中國青年網報道,當地時間10月13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福克斯商業頻道的鏡頭前收起了往日的囂張氣焰。他明確表示,特朗普宣稱11月1日對華加征的100%關稅“不一定會發生”,中美溝通渠道已重新開放,未來幾周將有更多會談。這番表態距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不過數日,而在此之前,美國總統、副總統、貿易代表已相繼釋放類似信號,美國政府集體“降溫”的姿態引來了全球關注。
讓白宮態度急轉彎的直接原因藏在股市K線里。特朗普放出加稅狠話當天,美國三大股指集體重挫,特斯拉、亞馬遜等七大科技巨頭市值一夜之間蒸發約5.5萬億人民幣。更讓五角大樓坐不住的是中國10月9日亮出的反制牌——稀土管控新規。這份直指美國軍工命脈的政策剛一發布,美國國防情報公司戈維尼就出具了一份焦慮的報告:中國稀土管制將影響美軍所有軍種的武器生產,涉及1000多個武器系統、超2萬個零部件。
![]()
貝森特的喊話里藏著美方的算盤,取消100%關稅的前提條件說得很明白:中方不許升級稀土出口管制。這個要求聽起來更像一種自我安慰,要知道美國軍工企業1000多個使用鎵、鍺、銻的武器系統中,87%的供應鏈依賴中國供應商。美國本土并非沒有稀土礦,芒廷帕斯礦開采的稀土卻有超過80%要運到中國精煉,核心原因就是中國掌握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離技術專利,徐光憲院士的“回流串級萃取工藝”能把稀土純度做到99.99%,這種技術優勢美國短期內根本無法復制。
美方此時服軟實在算不得意外,畢竟他們的強硬政策早已埋下反噬的種子。9月馬德里經貿會談結束后,短短20天里美國就密集出臺一系列限制措施:把多家中國實體列入管制清單,通過穿透性規則牽連中方數千家企業,執意落地對華海事、造船業301措施。中國商務部10月12日公開的這些案例,戳破了美方所謂“尋求對話”的偽裝。更諷刺的是,貝森特一邊抱怨中國稀土政策“具有挑釁性”,一邊把責任甩給往屆政府,稱他們沒能從戰略角度看待稀土問題,這種說辭連美國國內輿論都難以說服。
![]()
國際輿論早已看穿美方的窘境。《紐約時報》直言,這種前后矛盾的表態暴露了特朗普團隊內部的拉鋸戰,想對華強硬又怕經濟扛不住。美國咨詢機構歐亞集團中國區總監王丹的分析更直接,加征100%關稅就是虛張聲勢,根本難以執行,美方想要的不過是讓中國支付“入場費”的協議,而非徹底脫鉤。高盛的預測更直白,中美大概率會撤回激進政策,5月達成的關稅休戰期限可能進一步延長,甚至無限期延長。
中國的立場始終沒有動搖。10月14日商務部發言人再次重申,稀土管制是依據法律法規的正當做法,不是禁止出口,符合規定的申請會一如既往許可,而且事前已通過雙邊機制向美方通報。這話里的潛臺詞很清晰:規則我們守,但想讓中國放棄核心利益絕無可能。同日中國開始對美國船舶收繳特別港務費,用對等反制回應美方打壓,這種精準打擊的思路比簡單加稅更讓美方難受。
![]()
所謂的“緩和時機”,本質上是美國在自身利益受損后的被動選擇,而非真心尋求平等對話。美股暴跌、軍工供應鏈告急、企業信心受挫,這些都是美方自己制造的麻煩。貝森特口中“保持良好的雙方關系”,更像自說自話——一邊要談一邊捅刀子,從來不是與中國相處的正確方式。
真正的緩和需要美方拿出誠意,停止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的霸道行徑。中國早已把態度擺得明明白白: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但談判桌前從來沒有只許一方提要求的道理,想取消關稅又不想放棄打壓,這種如意算盤注定落空。稀土這張牌的效力,恰恰說明在全球供應鏈深度綁定的今天,霸權手段早已行不通。美方要是真懂“緩和”二字,就該先停下破壞會談的手,否則再多次喊話也只是徒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