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妙,印度曾宣稱在印巴空戰中繳獲一枚保存相對完好的霹靂15空空導彈,現在高調宣布正在深度拆解研究,打算將相關的性能參數融入進自己國產的“阿斯特拉 2”導彈項目中。逆向仿制的重點包括,配備可維持超過5馬赫速度的先進推進劑、微型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精密的抗干擾能力等等。
這一下成為看似難以破局的陽謀。如果印度真的百分百吸收了霹靂15的營養成分,造出更強的國產導彈,我們肯定不愿意;如果他一知半解,造成“阿斯特拉 2”成為廢柴,反而要怪我們的裝備不給力。
![]()
對于印巴空戰的明星武器之一,日本的背書讓其在世界揚名。從來都是聽說虛假吹噓的,沒想到中國來了個反向虛標。明明射程超過了200公里,官方說自己只有145公里。
日本嚴謹的研究結果讓印度如同吃了興奮劑,之前一直刻意躲避印巴空戰的真實內容,現在終于揚眉吐氣地站出來說:一切都是中國的不專業造成的。正是因為霹靂15射程的反向虛標,造成印度空軍的誤判。
![]()
所以多架印度戰機被擊落情有可原,因為由于霹靂15的數據不真實造成的。而在空戰過程中,有一枚霹靂15導彈因為未命中目標,深入印度100公里境內。由于沒有自毀,這枚導彈被印度完整地獲取了。
經過檢測,印度人發現霹靂15導彈擁有多項優秀性能。包括可以保證導彈持續飛行5馬赫速度的推進劑、
微型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抗干擾能力。這些技術都是印度國產空空導彈夢寐以求的。
![]()
對于印度的這款導彈,官方聲稱射程會達到160到300公里左右,未來要搭載“陣風”、蘇30和自家的“光輝”戰機。
截止到目前,對于這款導彈怎么說呢?簡直就沒法說。因為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一定還有個“阿斯特拉 1”的導彈項目。“阿斯特拉 1”從1990年開始立項,到2025年依舊沒有研發完成。期間,因控制問題和高空性能缺陷分別在2006年和2013年,兩次進行重新設計。
![]()
有一種說法是導彈其實已經研發完成了,導引頭是俄國進口的。可能印度軍方為了安全,要求換裝成國產,2022年“阿斯特拉 1”攜帶印度國產導引頭也試射成功了,后來又沒消息了,可能是在將導彈其他部位更新國產部件。
在1沒完成的情況下,2啥時候研制成功更顯得遙遙無期了。可能也是20年以后依舊無結果。印度宣稱“阿斯特拉 2”的射程達到300公里,采用雙脈沖發動機。說白了就是要當世界第三,因為目前能夠將雙脈沖發動機技術成功融入空對空導彈,并且服役的只有兩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和美國。
![]()
嚴格來講,印度要當世界第一。因為無論是中國的霹靂15還是美國的AIM120射程都達不到300公里,可以想見“阿斯特拉 2”的靠譜程度。
除了雙脈沖發動機的技術需要驗證,印度將霹靂15的關鍵技術整合到一起也是需要時間的。考慮到涉及的技術難度和印度習慣性工作作風,“阿斯特拉 2”能到2050年研制成功就算在計劃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