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今年 62 歲,退休后就幫著兒子帶孫子,平時身體還算硬朗,就是偶爾會犯點老胃病,吃點胃藥歇會兒也就好了。
前段時間,李阿姨總覺得肚子有點不得勁,隱隱作痛的。她想著肯定是最近帶孫子累著了,又沒按時吃飯,老胃病犯了,就從抽屜里翻出之前吃的胃藥,按說明書吃了幾天。
可沒想到,吃了一周胃藥,肚子痛不僅沒好,反而越來越頻繁,有時候疼得連抱孫子的力氣都沒有。更讓她納悶的是,后來還總覺得肚子脹脹的,吃一點點東西就飽了,連平時最愛喝的小米粥都沒了胃口。
![]()
兒子看她狀態不對,催著她去醫院檢查。李阿姨還嘴硬:“就是老胃病,折騰啥呀!” 架不住兒子反復勸說,她才不情不愿地去了醫院。
等檢查結果出來,李阿姨徹底懵了 —— 醫生說她不是胃病,而是得了肺炎,而且腹部的不適,正是肺炎的早期信號。醫生無奈地說:“阿姨,要是早點來檢查,病情也不會拖到現在了。”
李阿姨這才后悔不已,趕緊配合醫生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她的身體慢慢恢復,也常跟身邊人說:“別以為肚子不舒服就一定是腸胃問題,說不定是其他病的信號,可不能大意!”
其實像李阿姨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很多人覺得肺炎只會讓人咳嗽、發燒,跟腹部沒關系,可實際上,肺炎早期可能會通過腹部異常表現出來。尤其是出現以下 3 種情況,千萬別忽視:
![]()
1. 反復腹部隱痛,位置不固定
很多人肚子痛,第一反應就是 “胃病” 或 “腸炎”,可如果是肺炎引起的腹痛,和普通腸胃痛不一樣 —— 它大多是隱隱作痛,而且疼痛的位置不固定,有時候在肚臍周圍,有時候又跑到上腹部,吃了腸胃藥也沒效果。
這是因為肺部有炎癥時,可能會影響到肚子周圍的神經,就像 “牽一發而動全身”,把疼痛的感覺傳到腹部。如果這種隱痛持續超過 3 天,還沒好轉,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別硬扛。
2. 腹脹明顯,吃啥都沒胃口
要是突然變得沒胃口,吃一點點東西就覺得肚子脹得難受,甚至還會惡心,別只想著是 “消化不好”。肺炎早期,炎癥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消化功能,讓腸胃蠕動變慢,食物在肚子里 “堵著”,自然就會腹脹、沒胃口。
李阿姨當初就是這樣,一開始以為是帶孫子累得沒胃口,后來才知道是肺炎在 “搞鬼”。如果腹脹超過 2 天,還伴隨精神不好,一定要去做個檢查,排除肺炎的可能。
![]()
3. 腹部有輕微發熱感,不是發燒
這種情況很容易被忽略 —— 摸肚子的時候,會覺得局部有點發熱,但量體溫又很正常,不像發燒那樣全身發燙。這其實是肺部的炎癥通過身體內部的 “通道”,影響到了腹部的組織,導致腹部出現輕微的發熱感。
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身體對疼痛的敏感度不高,更容易只感覺到腹部發熱,而沒察覺肺部有問題。如果家里人出現這種情況,別不當回事,及時就醫才能避免耽誤病情。
可能有人會問:“肺炎明明是肺部的病,怎么會讓肚子不舒服呢?”
其實咱們的身體是一個整體,肺部和腹部的器官、神經都緊緊 “連” 在一起。當肺部有炎癥時,不僅會影響呼吸,還可能通過神經傳導、血液流動,把影響擴散到腹部,導致肚子出現各種異常。
而且很多人對肺炎的印象還停留在 “咳嗽、發燒、咳痰” 上,覺得只要不咳嗽,就跟肺炎沒關系,結果把腹部的信號當成了腸胃問題,白白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
最后還要提醒大家: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人,平時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腹部異常,別總想著 “忍忍就好” 或 “吃點藥就行”。尤其是伴隨精神差、乏力、偶爾咳嗽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做檢查。
定期體檢也很重要,很多早期肺炎通過體檢就能發現,不用等出現明顯癥狀才重視。平時保持規律作息、多鍛煉,讓身體抵抗力變強,也能減少肺炎找上門的幾率。
身體的每一個 “小異常”,都可能是在給我們 “報警”,別忽視它,才能好好守護自己的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