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牧文明為什么不如農耕文明先進?
![]()
游牧和農耕軍隊
游牧文明的游牧,就是騎馬移動的牧業,主要是在歐亞大陸北部草原地帶,通過騎馬移動放牧的方式利用水草資源,以獲取生活資料,其核心特征為居無定所、從事畜牧生產。
因此,游牧文明本身就是高度依賴自然條件的一種相對初級的文明。當面臨自然災害或者資源短缺時,很容易自己就團滅了,所以為了生存,往往會采取掠奪搶劫的方式,來補充生活所需。
幾千年的游牧歷史,基本上沒什么太大的變化。你像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等,名字雖然換了很多個,但游牧加南下搶劫農耕民族的生活方式,始終沒變。
![]()
游牧軍隊南下搶劫
上個世紀的“河殤”論調以及《狼圖騰》這本書,曾瘋狂鼓吹“游牧文明”,貶低“農耕文明”,甚至搞出什么“農耕民族的劣根性”這樣的偽命題。
事實上,外蒙古的存在恰恰證明了,離開了農耕文明的游牧文明,連治理國家能力都喪失了。
![]()
農耕文明
因此,游牧文明這種高度依賴自然條件的文明,人口承載力低,抗自然災害風險能力差,不過是寄生在農耕文明身上的一種文明。
其語言也是次生語言,是在其他語言的基礎之上改造而來的,而并非其民族自身原創的。游牧文明的傳承也多依賴口頭傳承,文化連續性差,很多歷史記載需要從農耕民族的史書中查詢。
![]()
游牧騎兵
游牧部落的歷史實際上不過是農耕民族歷史的附庸。甚至于對青銅器、鐵器的運用,也需要從農耕文明的社會中獲取。
而現在評價有關古代社會是否進入文明社會的基本標準,便是“文字的發明、金屬的冶煉以及城市的形成”。
因此,游牧文明本身無法代表先進生產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游牧文明都稱不上是“文明”。歷史學家湯因比曾將人類文明分成了26種,其中21個文明走向了成熟,其余5個中途夭折停滯,這5個當中,游牧赫然在列!
![]()
湯因比26種文明
而農耕文明,每一次農耕技術的革新,都會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你像農耕文明的“刀耕火種”時期,其實就類似于一種“游牧式”的農耕,因此又叫“游耕農業”或者“遷移農業”。
這種初級農耕方式可以直接對標游牧!但游牧的初級生產方式后來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而農耕的初級生產方式,卻在農具的不斷創新和改良中,逐漸形成了輝煌的農耕文明!
![]()
刀耕火種
比如最早的耕地工具,耒耜的發明與運用。傳說炎帝神農氏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讓大家都能吃飽飯,就發明了耒耜。人們用耒耜翻松土地,把種子種進土里,不僅改善了地力,還將種植由穴播變為條播,使農作物產量大大提高。
有了耒耜這樣的耕地工具,才有了真正意義的“耕播農業”。游耕走向了定居農業,而游牧始終是游牧。
![]()
耒耜
此后,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農耕的發展,原始的天文、歷法、氣象、水利、土壤、肥料、種子等知識和技術相應產生,中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由此拉開了序幕。
今天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關于“大禹治水”的雕塑或者畫像,大禹往往就是手里拿著一把耒耜的形象。既說明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將農耕文明的智慧引入治水領域,以區別傳統筑堤堵水的方式,通過耒耜翻土疏通水道,而疏導洪水東流入海。
同時,耒耜作為當時先進的生產工具,掌握耒耜代表掌握先進生產力,從而也代表著掌握權力。
![]()
大禹治水
你像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協調各部落勢力,整合各方面資源,強化軍事權威性,塑造宗教合法性,從而逐漸集中并掌握權力,并使得部落聯盟向早期國家轉變。國家機器一旦形成,明確的社會階層、官僚體系以及法律制度,能夠實現高效的行政管理、資源調配以及復雜的社會分工,文明進入良性的持續發展中。
這是農耕文明一次偉大的進步,而游牧文明始終依賴部落聯盟或軍事首領的松散組織形式,缺乏農耕文明那樣的中央集權基礎。而生產方式也以游牧為主,相對單一,從而難以支撐復雜的社會分工體系,從而限制了其文明的進一步發展。
耒耜之后,農耕民族又發明了直轅犁,并利用牲畜來進行土壤的翻松和深耕。之后,更加靈活的曲轅犁、用于播種的耬車以及利用水力灌溉的筒車被相繼發明出來。
![]()
曲轅犁
這些農具器械的革新,持續提升生產力,提高并穩定了糧食產出,提升抗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更高的人口密度,更復雜的社會結構,為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等科技,以及文學、藝術、哲學、法學、數學、邏輯等文化,提供了誕生的強大基礎。
![]()
四大發明
到了明末,中國嚴格意義上產生了一種區別于古代的“民本思想”的“新民本”思想,這種思想中蘊含著限制君權、士農工商平等等理念。這種思想,可以說已經是半只腳邁入了西方民主思想的門檻了。
然而,由于落后野蠻的奴隸制部落入侵,導致了這種思想被禁錮,進而出現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中國又不得不回到了傳統的程朱理學上來。自1840年以來,明代思想家所繼承和發揚的“新民本”思想被人們不斷地引用,恰恰可以證明這種思想是接近于西方民主思想的。
![]()
明末思想家
而更早之前的宋朝,農耕所創造的輝煌局面,同樣倒在了北方騎兵南下的鐵蹄中。
而游牧民族一旦接觸農耕文明,往往就會進行生產方式的調整。你像契丹民族,他們便是從以游牧為主轉向以農耕為主的典范,并學習農耕民族的服飾、禮儀、文化等。
歡迎關注“淮下書生”,閱讀觀看更多歷史文學原創文章和視頻!
版權聲明:本文及相關視頻由淮下書生原創撰寫拍攝,非“淮下書生”署名的發布,皆為抄襲搬運。任何平臺個人禁止抄襲搬運,喜歡可以轉發分享點贊評論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