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5日,共和國的一代戰神粟裕病逝,享年77歲。他的離去,讓眾多老同志、老部下傷心不已,其中又以王必成最為難過。送別會上,王必成數次哭到昏厥,一路都需要有人攙扶。
但是,在送粟裕遺孀楚青離開南京時,有一位粟司令昔日的老部下明明相距不遠,卻一直未曾出面,推托眼下公務太忙,無法過來,氣得王必成大吼一聲:你敢不來!
那么,此人究竟是誰?是因為心里一直埋怨著粟司令嗎?
![]()
這位老部下名叫張文碧,說起來跟隨粟司令的時間比王必成還要久。
紅軍時期,粟司令擔任過紅七軍團參謀長,張文碧當時是紅七軍團下的營特派員。后來張文碧又跟隨粟司令北上先遣抗日,部隊北上的過程中,遭遇了國民黨的重重堵截,哪怕會合了方志敏等人組成紅十軍團,力量相對來說也過于渺小。
最終,紅十軍團在懷玉山一帶遭遇了沉痛的打擊,方志敏、劉疇西、尋淮洲等領導人或被俘后犧牲,或戰場上犧牲,只有軍團參謀長粟裕率領千余人成功突圍,在這群幸存者中就有張文碧。
按道理來說,粟、張二人相處已久,又有同赴險境的經歷,感情應該很不錯,為何張文碧一開始都不想去送粟司令最后一程呢?答案在另一個人——劉英身上。
![]()
劉英從紅七軍團開始就擔任與粟裕同級的政工干部,而張文碧是政工戰線上的人,更加信服劉英。
紅十軍團少量人馬在粟裕、劉英的帶領下,沖出了國民黨的包圍圈,隨即部隊番號改成挺進師,粟裕擔任師長,劉英擔任政委。他們先是在浙東戰斗了一番,想開辟根據地。
但是浙江是蔣介石的基本盤,其不允許有這樣一支軍隊存在,于是派出大量部隊進攻。無奈之下,挺進師只好轉移到閩東暫避鋒芒。
幸運的是,當時的閩東已經被葉飛創建出相當一塊大的根據地,挺進師有了歇腳之處。
![]()
兩部會和后,大家都認為眼下形勢嚴峻,想要生存下去必須要聯合起來,否則只會被各個擊破。目前附近有浙西南、閩東、閩北三大根據地,可以聯合起來恢復閩浙贛省委,這樣互為犄角,能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
挺進師屬于“外來戶”,不好喧賓奪主,劉英便提議由閩北特委書記黃道來擔任省委書記。但是閩北情況比較復雜,由于軍分區司令員叛變,黃道下落不明,一時之間無法聯系上。
葉飛基于現實考慮,就提議浙西南與閩東先聯合,閩東愿意接受浙西南領導。
這件事葉飛做得相當有黨性,因為他麾下的閩東獨立師有近兩千人,而粟、劉的挺進師只有百余人,他是完全可以掌握主動的。但葉飛卻選擇把權力讓出來,實屬高風亮節!
隨后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劉英擔任了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粟裕擔任省軍區司令員兼組織部長,葉飛只擔任了宣傳部長兼團省委書記。
![]()
但沒想到的是,劉英的個人主義和本位主義比較嚴重,后來兩部產生了巨大的矛盾。
劉英是從中央蘇區出來的人,而葉飛他們一直在閩東打游擊,因此劉英有種迷之自信,常常以主力自居訓斥閩東獨立師這也不對那也不對。
時間長了,閩東獨立師的人心里也有了意見。在閩東獨立師看來,是你們來投靠我們,是我們開辟了這片區域,我們的實力也比你們要強,為何要天天聽你們指指點點,憑什么?
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大,劉英這個領導非但沒有起到調和作用,反而還在上面添了一把火。他將張文碧等干部派到閩東獨立師去“肅反”,一言不合就抓人,搞得氣氛非常緊張。
![]()
劉英嫌這些不夠,還發了命令要求葉飛率部往西南方面發展,去重新開辟根據地。先前的種種行為葉飛都忍了,可要他放棄這片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區域,他說什么也不肯退讓。
葉飛手里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開拓,而且閩東獨立師的指戰員大多是本地人,怎么愿意這樣毫無目的地遠離家鄉?如果他們真的向西南方向進發,新的根據地沒開辟成功,已有的閩東地區又丟了,那該怎么辦?
這些問題,劉英都沒想過,但他還是執意要葉飛走。葉飛無奈,知道這條路是說不通了,便去找到粟裕說情。可尷尬的是,很多決策粟裕都是在執行階段才知道,太過個人主義的劉英沒有給粟裕應有的尊重。
粟裕想幫也幫不了,只好建議葉飛去找黃道,讓黃道來主持大局,很多沖突就會消弭了。
![]()
經過一番努力,葉飛成功尋得黃道的蹤跡,見面后葉飛大倒苦水,希望黃道能出面改組省委,重新領導三塊根據地的革命。此事很快被劉英知道了,劉英對葉飛懷恨在心,決定將其除去,同時也對提建議的粟裕充滿了不信任。
隨后劉英以省委的命令要求粟裕誘捕葉飛,粟裕雖然不愿,可有執行隊在監視,他不得不做,最終在慶元縣南陽村把葉飛騙了過來逮捕,是為“南陽事件”。
如果不出意外,葉飛兇多吉少。好在押送葉飛去見劉英時,碰巧遇到了國民黨民團武裝,押送隊不敵民團被打散,葉飛也趁亂跑了出去,靠跳崖逃過一劫。
但沒能將葉飛押回去,劉英懷疑是粟裕事先進行了串通,于是專門開了個會批斗粟裕,批完還把粟裕關起來。粟裕自身性命都有了危險,被關禁閉一周后只能無奈進行“檢討”。
![]()
此事之后,劉英、粟裕、葉飛三方各打各的,完全憑自己發展。但是劉英對粟裕還是不放心,特意將張文碧安插到粟裕身邊監視,還叮囑“緊盯粟裕必要時展開暗殺”。所以,張文碧跟隨粟裕工作其實是帶了任務的,這樣兩人始終有一層隔閡。
1942年劉英被叛徒出賣,面對國民黨的威逼利誘,他沒有屈服,最終慘遭殺害。粟裕對他還是有些感情的,后來評價過:我的這個老朋友就是執拗了些,但他是個英雄。
而劉英一死,張文碧的處境就尷尬了,因為此時粟裕已是新四軍第一師師長、蘇中軍區司令員,位高權重,如果他想要整失去靠山的張文碧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不過粟司令很大度,連劉英都不計較,又怎么會計較張文碧呢?依然該重用就重用,不摻雜個人情感,此后張文碧歷任新四軍第一師南通警衛團政治委員、華野一縱二師政委、三野20軍59師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1984年粟裕去世后,家人按照遺囑將骨灰撒到了他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不過由于沿途需要經過的地點多達八個省市,組織便讓南京軍區協助完成。當楚青到達南京時,王必成每天陪同,提供了很多幫助。
但是在楚青要離開南京那天,時任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的張文碧卻說有會要開,沒辦法來送了。王必成聽后大怒,當即打電話到了張文碧的辦公室:你敢不來?忘記首長之前怎么對你的?最后一程都不來送,太不像話了,你馬上給我過來!
張文碧支支吾吾,最終還是來了。說到底張文碧沒那么熱情,一是因為他私交跟粟裕并沒有那么好,當初因為劉英的密令,二人或多或少都有芥蒂。
二是粟裕自從1958年被扣了帽子后就一直沒摘掉,直到1994年才徹底平反,所以粟裕即便去世那年,身份還有些尷尬,張文碧怕因此受到影響。
![]()
其實張文碧不來挺不應該,如果當年粟裕也從私人情感出發,那張文碧肯定會遭到打壓,說不定都無法成為少將,哪來后面的職務呢?
這樣一對比,粟司令的人格真的偉大,同時也感慨王必成不愧是被賀老總評價“可深交”的王老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