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送到醫院時,人就不行了……”
近日,黑龍江省發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而罪魁禍首,就是“酸湯子”。酸湯子是一種用玉米粒水磨發酵后制作的粗條狀食物,是東北的一種傳統食物。此次聚餐中中毒的 2 人,均攝入了來自酸湯子的“米酵菌酸”,初步定性為食物中毒事件。
那么這種毒素到底是怎么來的?此類食物還能放心食用嗎?
米酵菌酸是什么?
米酵菌酸是一種長鏈脂肪酸結構的細菌毒素,由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產生,可引起食物中毒甚至死亡,26℃~28℃是最佳產毒溫度。
除了此次事件中的酸湯子,常見的米粉、米線、木耳等等,如果保存、泡發不當,就可能被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污染并產生米酵菌酸,人食用后會導致中毒。
米酵菌酸毒性很強,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并且沒有能夠解毒的解藥,臨床上只能采取支持療法、對癥治療,無法完全緩解。所以中毒后的死亡率極高。
中毒后常累及肝、腎、腦、心、肺等實質器官。輕則導致中毒者腹痛、嘔吐、腹瀉、乏力、煩躁,嚴重時可迅速引起肝腎損傷并導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酸湯子 圖片來自中國新聞網
關鍵是,被它污染的食物無色無味,不好辨認。米酵菌酸不僅不怕烹煮,耐熱性還極強,即便是高溫高壓都不能將它分解,目前對于米酵菌酸中毒沒有特效解毒藥物。
米酵菌酸毒素進入人體后,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至12小時,也有少數人在 1~2天后才會發病。它會攻擊人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癥狀重的人會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不會出現發熱癥狀。
如果懷疑自己發生米酵菌酸中毒了,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然后盡快催吐,盡量排出胃內容物,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身體的損傷,并及時送醫院救治。
如何預防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日常生活中,有3大類食物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分別是:
濕性米粉、河粉、土豆粉、涼皮;
泡發的木耳、銀耳;
使用發酵的玉米面、糯米面、高粱面、糯小米粉、玉米淀粉等制作的食品,如酸湯子、湯圓、糍粑、涼粉等。
![]()
這些食物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制作時都需要長時間的浸泡或者發酵,這個長時間的潮濕環境給椰毒假單胞菌提供了繁衍的溫床,讓米酵菌酸毒素大量聚集。
預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我們有幾點注意事項送給大家:
1. 選擇正規餐館:在外就餐吃濕性米粉、河粉、土豆粉、涼粉、涼皮等食品時,要注意餐廳的衛生情況、經營許可證。
2. 盡量避免自制發酵面食:家庭自制發酵米面食物很難控制環境,安全系數低。如果喜歡吃酸湯子、濕米粉這類食物,最好直接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并關注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保存條件等因素。
3. 注意商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在超市、市場選購袋裝的上述食品時,要認真閱讀產品標簽和保質期,用眼睛觀察它們的性狀,是否出現了霉斑、黑斑、粉斑、綠斑、黃斑等。在選購木耳、銀耳或其他谷類發酵制品、薯類制品時,要選擇有正規資質的經營者。
4. 散裝商品少量購買:在選購散裝稱重的上述食品時,要確認它們的生產日期、保質期。每次少量購買,吃完再買新鮮的。
5. 不食用受潮米粉、木耳、銀耳等食物:自己在家浸泡濕性米粉、河粉、土豆粉,或自己在家泡發木耳、銀耳前,應提前檢查它們的形狀,如果已經受潮,疑似發生了變質,就不要食用它們。
![]()
6. 泡發前先清洗干凈:木耳、銀耳在泡發前,先將表面清洗干凈,減少椰毒假單胞菌的數量。
7. 正確泡發木耳:泡發木耳的時間和環境很關鍵,不要長時間泡發。建議控制在4小時以內,水溫不要太高,一般 30℃ 為最適宜的溫度。有實驗表明,如果長時間泡發木耳,比如超過6個小時,黑木耳的邊緣就會出現開裂現象,嚴重影響木耳的品質,也更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
8. 正確保存銀耳:鮮銀耳儲存溫度越高,椰毒假單胞菌活性越大,越容易產生米酵菌酸。購買新鮮銀耳后一定要低溫保存,置于冰箱 4℃ 冷藏或者冷凍,盡早食用。
9. 若有不適及時就醫:米酵菌酸中毒潛伏期為30 分鐘~12 小時,少數 1~2 天,最長為3天。如果吃了疑似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出現了不適,一定要盡快就醫,越早就醫越有希望治愈,別抱有僥幸心理。
來源:科普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