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 首席執行官 Christoph Werner 在經濟周刊的專欄文章中表示,他作為顧客,非常推崇非現金支付方式。然而,作為零售商,他對此也感到困惑。
以下是他的文字:
dm也在興起無現金支付。自新冠疫情爆發以及 NFC 卡、Apple Pay 和 Google Pay 的推出以來,這一趨勢愈演愈烈。dm 實體門店中,非現金支付方式的占比現已超過 70%。
作為顧客,我非常支持這種非現金支付方式。可以省去尋找 ATM 機的麻煩,支付流程也更快捷。而且,信用卡服務甚至會按照消費金額返款。然而,但作為零售商,我對無現金支付的看法則更加微妙。
使用非現金支付方式,現金找零、結賬點鈔以及現金運輸供應商的現金處理等流程都已不再必要。然而,接受非現金支付方式的費用卻非常高昂。借記卡和信用卡尤其如此。而這些卡主要由Visa、Mastercard和American Express等公司發行。
與此同時,銀行正越來越多地用這些國際供應商發行的更昂貴的借記卡取代相對便宜的本土Girocard。
歐盟的MIF監管
為了減緩費用上漲,歐盟通過2015/751號條例對多邊交換費(MIF)的數額進行了監管。然而,為了規避這一風險,信用卡公司引入了其他不受監管的成本構成來彌補其支出。這些不受監管的成本構成目前占零售商借記卡和信用卡總成本的40%以上,而且還在持續快速增長。
![]()
問題出在哪里?零售商并非被迫接受借記卡和信用卡!不過這也怪不得零售商。畢竟ATM機正在消失,銀行越來越多地向客戶收取Girocard的費用,與此同時,免費的借記卡也作為替代方案出現。
低價支付者補貼了昂貴支付方式
《歐洲第二支付服務指令》(PSD2)在德國法律中的實施中還需要遵循《德國民法典》(BGB)第270a條中規定的“附加費禁令”。即只要支付卡符合MIF法規,零售商就不得向客戶收取額外費用。
由于客戶使用非現金支付方式時并不知道自己的支付成本,而零售商只能將這些成本不加區分地計入利潤,最終影響了商品的定價。總體而言:那些支付成本較低的人在購物時分攤了昂貴支付方式的成本。
歐洲的監管抑制了自身發展
這項監管的后果是深遠的:它阻止了低成本支付方式通過市場供求機制獲得認可,同時推動了非現金支付交易向美國供應商集中。如果消費者在結賬時沒有注意到支付方式背后的高額費用,就沒有理由從VISA、萬事達卡或美國運通卡轉向收費更低的其他供應商。這解釋了較便宜的德國支付方式Giropay的失敗。費用較低的新的歐洲替代方案WERO也將面臨困境。
這個案例表明:如果我們想要一個強大的歐洲經濟,就不能通過監管扭曲價格。否則,我們將錯誤地阻礙創新,使我們依賴于現有的非歐洲供應商,并推高通貨膨脹。無論如何監管,每一份努力最終都會以某種方式反映在價格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