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爐的一份美國智庫全球空軍實力排行榜受到印度媒體的熱捧——它的排名“罕見”地將印度空軍置于中國之上。
難怪印度空軍之所以迷之自信,原來全是被老美忽悠出來的,真是狠起來連自己都騙。這個WDMMA的排名就是個笑話,他們好像自從有排名開始,印度就一直排咱們前面,根本不算什么新聞。
這是2024年的排名
![]()
這事兒像不像你期末考了95,同桌只考了70,可老師非說同桌“進步空間大”給你頒了個“鼓勵獎”,卻把第一名的小紅花悄悄藏了起來。
他們煞有介事很認真地給你編了一堆表格,沒有直接寫贏,已經很努力了——照我說,他們說是就是吧,最好他們是真的信,趕緊鼓掌,千萬別提醒或叫醒他們。
按照他們言之鑿鑿的說法,它的公式里不光數飛機,還把“機型搭配”“后勤彈性”“本土航工”甚至“部隊經驗”一股腦塞進去,聽著挺高大上,可權重全靠智庫自己拍腦袋。
![]()
舉個栗子——印度軍機品類確實雜得像個航空跳蚤市場:31%戰斗機、29%直升機、22%教練機,比例確實“均衡”;咱這邊50%以上是戰斗機,人家就直接給貼上“偏科”標簽,少給你算分,這操作是不是有點眼熟?像極了小時候爸媽拿別人家孩子“全面發展”來數落你幾門單科第一。
更離譜的是“實戰經驗”這一項。WDMMA的邏輯是:印度五月剛跟巴基斯坦打過,所以“實戰值”拉滿;中國多年沒動槍,分數就要往下拽。
可交戰結果顯示,那場空戰印度被擊落至少兩架“陣風”,還自擺烏龍敲掉自家直升機,怎么看都是負分操作,卻被當成加分項,這評判標準怕不是從哥譚進口的?
反觀巴基斯坦用中國外貿版殲-10C打出6:0的交換比,結果排名只落到18位,連沙特都不如,你說這榜單不是魔法是什么?
![]()
再說“本土航工”這欄。公開資料顯示,印度LCA“光輝”折騰了四十年,量產不到四十架,國產率號稱60%,可發動機、雷達、彈射座椅全是進口大雜燴;
中國這邊成飛、沈飛六代機已經試飛,殲-20數量過兩百,殲-35上艦也進入快車道,卻被打分系統一句“數據不透明”給輕飄飄壓下去。
按WDMMA的說法,似乎只要飛機能“多國混血”,就比“自研自產”更高級,這邏輯放在汽車圈,相當于說拼裝老爺車比新能源智能車更先進,你信嗎?
再看看下圖這個他們發布的計分表,就更清楚了——這就是統計學魅力時刻,把中國空軍分成陸海航空軍三分,然后只比較三分之一并且在未來交付數量上瘋狂疊權重,直接把中國空軍未來交付數量算成0,按他們這個表,未來二十年中國空軍將一架飛機都不會入役,印度則會入役數百架,直接贏麻了。
![]()
說到這兒,有人可能要問:這家智庫到底啥來頭?簡單扒一下——WDMMA自稱獨立,可域名注冊地在美國,歷年報告里美軍各軍種被拆成四支隊伍分別上榜,海軍陸戰隊航空兵都能單獨壓中國一頭,雙標得毫不掩飾;
再疊加美國這幾年拼命推“印太戰略”,印度又是軍火出口重點客戶,排名里“捧印踩中”的味兒都快溢出屏幕,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是給國會老爺和軍火商寫的“可行性報告”。
那印度媒體自己信不信?印媒也分兩派。一派嗨到飛起,《商業標準報》大字標題“亞洲戰略天平重新校準”,好像陣風已經換掉發動機秒變六代機;
另一派則瘋狂踩剎車,《印度國防研究》直言“任何誤判都可能致命”,畢竟自家飛行員還在用1960年代的米格-21練手,摔飛機頻率堪比摔手機,真把榜單當真,怕不是下次空戰要拿教練機去對線。
所以,這榜單權威性到底幾何?我尋思,把它當成一場美式脫口秀就好——包袱抖得響,數據湊得巧,圖個樂呵可以,真要拿去做作戰計劃,那得先準備遺書。
![]()
畢竟現代空戰是體系對抗,預警機、衛星、數據鏈、隱身涂層、導彈射程,一環短板就能要命,可不是PPT上幾個色塊就能決定勝負。
所以說,這榜單就是美式捧殺,印度卻順勢打雞血,這排名熱鬧看看就行。真正的空軍強弱,不在分數高低,而在戰備水平、體系支撐、工業底氣等,印度想追,路還長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