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道,10月15日,美國參議院的投票廳里又一次傳出分歧的結果——共和黨提出的臨時撥款法案以51票贊成、44票反對的結果再次碰壁,距離通過所需的60票門檻還差9票。這已經是參議院第9次就政府撥款問題投票,從席位分布看,共和黨握有53席,民主黨45席,還有2席屬于獨立派,理論上共和黨只需爭取7名民主黨議員倒戈就能推進法案,可現實是民主黨無人松口,連共和黨內部都有2人投了反對票。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場僵局早已不是簡單的預算之爭,表面上兩黨在低收入群體醫療補助問題上各執一詞,民主黨要延續補貼,共和黨要削減開支,實際上是執政理念的深層博弈,移民政策、社會資源分配甚至選舉策略都纏在其中,而特朗普還在一旁添火,計劃削減民主黨相關項目,這樣的局面下,政府“關門”危機只能越陷越深。
政府“停擺”半個多月,受傷的終究是普通民眾和美國經濟。超過75萬政府雇員拿不到薪水,連美軍軍餉都差點斷供,五角大樓不得不臨時挪用80億美元科研經費救急,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根本撐不了多久。
![]()
更麻煩的是經濟數據斷層,勞工部原定10月3日發布的9月就業數據、10月15日發布的9月CPI報告全被推遲,美聯儲10月28日至29日就要召開利率會議,沒有關鍵數據支撐,不管是延續9月的25個基點降息,還是調整其他政策,都像是在“盲判”。而美聯儲當天發布的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更顯頹勢,零售消費支出小幅下降,農業、能源、運輸行業普遍遇冷,勞動力需求低迷,關稅還在推著進口成本、醫療和技術服務成本往上走,這些信號堆在一起,美國經濟的疲軟已經藏不住了。
就在國內亂象叢生時,特朗普卻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同樣是10月15日,他公開宣布授權美軍在委內瑞拉附近國際海域采取行動,擊沉了一艘涉嫌運送“違禁品”的船只,還放出了33秒的行動視頻,船上6人全部遇難。可美軍從頭到尾沒公布情報來源,也沒說清“違禁品”到底是什么,這種模糊的操作很難讓人信服。委內瑞拉方面直接反駁,稱美軍是在“濫殺無辜”,襲擊的只是普通漁船和漁民,雙方各執一詞,國際社會對美軍行動合法性的質疑聲越來越大——如果美國把這種沒憑沒據的海上行動當成常態,那國際水域的安全邊界豈不成了擺設?更讓人警惕的是,美軍緊接著又在加勒比海搞起實彈演習,名義上是配合“打擊犯罪集團”,實際上就是在釋放軍事威懾,拉美地區本就復雜的局勢,很可能因為這次行動再添變數。
![]()
有意思的是,同一天里,美俄之間還上演了一出“意外互動”。俄羅斯駐美使館沒找白宮,而是直接把350頁蘇聯時期的肯尼迪遇刺案解密文件,還有一封普京寫給特朗普的信,交給了共和黨眾議員盧納——這位可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盧納收到文件后立刻向俄方致謝,稱此舉有“巨大歷史意義”,這背后其實是特朗普早就畫下的餅,他今年1月23日就簽過政令,承諾要解密肯尼迪遇刺案檔案,現在俄方送來文件,剛好幫他圓了一部分承諾。
但普京這步棋絕不是“單純幫忙”。俄方繞開拜登政府,直接對接特朗普陣營,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在押注,畢竟特朗普任內和普京的互動還算頻繁,甚至在赫爾辛基會晤時說過“我相信普京”,相比對俄強硬的拜登,俄方顯然更愿意和特朗普打交道。而肯尼迪遇刺案本就是美國政治的“老傷疤”,60年來CIA、黑手黨、政府內部操作等猜測從未斷過,現在俄方拋出蘇聯時期檔案,不管里面有沒有關鍵信息,都能勾起美國民眾的好奇心,甚至引發新的陰謀論,進一步撕裂本就對立的美國社會。更妙的是普京那封信,內容至今沒公開,卻讓美國媒體和輿論圍著這件事猜來猜去,這種“不費力卻能攪動局勢”的操作,把心理戰玩得相當到位。
![]()
一天之內,美國國內投票僵局、海外軍事行動、對俄意外互動三件事撞在一起,看似毫無關聯,實則都透著美國當前的困境——國內兩黨博弈消耗著治理能力,海外行動試圖轉移注意力卻引發更多爭議,對俄互動里藏著選情和外交的算計。特朗普想在混亂中找到破局點,可不管是挪用經費救急,還是靠軍事行動刷存在感,抑或是借肯尼迪檔案拉好感,都像是在拆東補西,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接下來,參議院會不會有第10次投票?美軍在拉美會不會有新動作?普京信里到底寫了什么?這些懸念還得等時間給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現在面臨的麻煩,遠不止“關門”這一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