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日本執政黨自民黨與維新會正式簽署聯合執政協議,這意味著,高市早苗當選首相的可能性,不說是100%,也有99%了。
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先前計劃推舉國民民主黨的玉木雄一郎為首相,由于玉木雄一郎現在勝選無望,所以立憲民主黨的148名眾議員將在首相選舉中投票給自己的黨首野田佳彥。
或許,高市能夠在第一輪選舉中就直接過半當選,而不用像去年石破茂那樣,在第二輪選舉中才得以當選。
受此影響,日經225指數在10月20日盤中創下有史以來的新高。
![]()
高市早苗計劃使女性在內閣中的人數增至六人,小泉進次郎與林芳正的去向,也備受關注,至于來自公明黨的現任國土交通大臣中野洋昌,則必定要走人。首相對內閣大臣的任命,不需要國會的批準。維新會的人員不會進入內閣,而是采取“閣外聯合”的方式,意即維新會將在國會投票中支持內閣的議案與政策。
某種程度上來講,高市此次算是“因禍得福”了。如果當初作為“根本中的根本”的自民黨-公明黨聯盟不解體的話,那么與公明黨政策差異極大的維新會也就不會與自民黨組成新的聯盟。而維新會在眾議院中的議席數是35席,要多于公明黨的24席。說句題外話,昨天的文章《高市早苗答應屈辱條件?》中,我提及維新會在眾議院內有38個席位,有讀者私信我,說我搞錯了。我昨天的文章是在分析2024年的眾議院選舉,講的是選舉結果,當時維新會確實是贏得了38個席位。如今之所以少了3個席位,當然是因為辭職、補選等原因所造成。
現在,執政聯盟在眾議院內比先前多了9個席位,只比233席的半數少了2個席位。其實議長席位也屬于自民黨,只是議長一般不投票,除非有平票現象出現。加上議長席位的話,執政聯盟離過半門檻,就只差了一席。這意味著,執政聯盟的容錯率,要比先前高了一些。
不過我們也得意識到,在參議院內,自民黨-維新會聯盟的席位數現在是120席,比先前自民黨-公明黨聯盟少了2席,如今離過半還差5席(算是參議院議長的話,則差4席)。但是,又要說但是了,參政黨在參議院內有15個席位,而參政黨也屬于右派陣營,盡管它不在執政聯盟內,但是當在一些議題上需要參政黨的時候,參政黨應該是會支持執政聯盟的。
我們說高市早苗“因禍得福”,是從短期來說,而長期則是不可預測的。議會制的框架下,變量太多。
![]()
此次自民黨與維新會所簽署的協議中,包含了削減比例代表議員席位的條款,這是會對日本政治產生長期深遠影響的舉措。
關于削減比例代表席位的影響,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經詳細地做了分析,維新會將從席位削減中獲利。而公明黨這種全國性的小黨,將受到極大影響,目前公明黨在眾議院有24個席位,其中20個都是比例代表席位。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就批評說:“選舉制度是核心問題,僅憑兩個黨就決定這種事,實在是太過草率。”
第二大黨立憲民主黨干事長安住淳則表示:如果削減議員名額的方式合理,那么就可以探討。但安住淳也警告稱:必須要吸收中小政黨的意見,而不能由自民黨-維新會單方面推動。
立憲民主黨也是全國性的大黨,其麾下的選區議員要多于比例代表議員,削減比例代表議員席位,總是有利于這些大黨的。那么安住淳為何又要求必須采納中小政黨的意見呢?因為削減比例代表議員名額,對自民黨-維新會的好處要更大一些。
或許,最后給出的改革方案中,不僅將包含削減比例代表席位的內容,也將包含削減選區席位的條款。
![]()
自民黨與維新會簽署的協議,并非是法律,要想真正推動該協議,還需要國會通過法案才行,至于法案能否通過,則是另外一回事。即使執政聯盟能夠在眾議院通過削減比例代表議員名額的議案,議案也有可能遭到參議院的否決,盡管議會制下,作為下議院的一方總是權力較大的一方,但是在日本的體制中,眾議院要想否決掉參議院的決定,就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眾議員同意才行(預算案、首相指名選舉與條約案不在其中)。而在有些國家中,上議院不能否決下議院的決定,而只能將其擱置,一段時間后,當下議院再次通過先前的決定后,上議院就既不能擱置,更不能否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