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今年68歲,退休前是一名中學教師,一輩子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可最近兩年,家里人發現他變了——記不住剛說過的話,出門總忘帶鑰匙,有一次甚至在小區里迷了路,最后還是保安幫忙送回家的。老張的女兒帶他去醫院,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全家人都慌了神,老伴兒偷偷抹眼淚:“好好的人,怎么說糊涂就糊涂了?”
老張自己倒挺樂觀,總說“人老了都這樣”,可老張的女兒知道,父親心里其實很在意。她四處打聽治療辦法,從食療到保健品,甚至嘗試過一些偏方,但效果都不明顯。
直到有一天,她在醫學論壇上看到一則消息:華人學者團隊研究發現,一種常用于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西地那非(俗稱“偉哥”),可能對防治老年癡呆有幫助。她半信半疑,但想到父親的情況,還是決定和醫生聊聊。醫生認真解釋了相關研究,老張的女兒感慨:“沒想到,這‘藍色小藥丸’還能有這樣的本事!”
![]()
一、從“性功能藥物”到“腦健康衛士”的跨界
西地那非最初作為心血管藥物研發,因意外發現其能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而風靡全球。然而,科學家逐漸發現其作用機制遠不止于此——它通過抑制5型磷酸二酯酶(PDE5),減少血管活性物質cGMP的降解,從而擴張血管、改善血流。這一特性不僅適用于陰莖海綿體,更在腦血管中展現出潛力。
關鍵轉折點:
2021年,華人學者團隊在《自然·衰老》雜志發表研究,通過對700萬份健康記錄的分析發現,長期使用西地那非的老年人患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癥的主要類型)的風險降低69%。
2024年,該團隊進一步驗證,在排除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等因素后,服用西地那非的人群阿爾茨海默病風險仍下降30%-54%。同年,《神經病學》雜志的薈萃分析也證實,西地那非使用者老年癡呆風險顯著低于對照組。
![]()
二、西地那非對大腦的好處
1. 改善腦血流,修復神經血管功能
老年癡呆的核心病理之一是腦部微血管功能障礙,導致神經元缺氧、營養供應不足。西地那非通過擴張腦血管、增強血液灌注,可改善這一狀況。牛津大學的臨床試驗顯示,在血管性癡呆高風險患者中,西地那非顯著提升了腦血管反應性,并減少了腦血管阻力。
2. 抑制神經炎癥,減少毒性蛋白積累
阿爾茨海默病的另一特征是大腦中β-淀粉樣蛋白(Aβ)和tau蛋白的異常沉積。動物實驗表明,西地那非能穿過血腦屏障,抑制Aβ-42和p-Tau的生成,同時降低神經炎癥標志物(如C反應蛋白)水平。程飛雄團隊的研究還發現,西地那非可促進神經元表達與細胞生長相關的基因,增強神經突觸的可塑性。
3. 抗炎與抗氧化雙重保護
慢性炎癥是老年癡呆的重要誘因。西地那非通過減少炎癥因子釋放、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可延緩腦組織損傷。例如,在靈長類動物實驗中,服用西地那非的食蟹猴在執行功能測試中表現更優,且大腦中炎癥標志物顯著降低。
![]()
三、理性看待,切勿盲目用藥
盡管研究結果令人振奮,但我們必須理性看待:目前的研究多為觀察性分析或動物實驗,尚未通過隨機對照試驗(RCT)確認西地那非與老年癡呆風險的直接因果聯系。例如,服用西地那非的人群可能本身健康意識更強,或合并用藥影響結果。因此,切勿盲目自行用藥,務必遵循以下原則:
1.嚴格遵醫囑,明確適應癥
西地那非為處方藥,主要用于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肺動脈高壓等。若想用于防治老年癡呆,需在醫生指導下評估風險與獲益。例如,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近期心梗、不穩定型心絞痛)、正在服用硝酸酯類藥物(如硝酸甘油)者、低血壓或肝腎功能不全者,均屬禁忌人群。
2.關注副作用,定期監測
常見副作用包括頭痛、面部潮紅、視覺異常等,長期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負擔。曾有患者因盲目服用西地那非導致嚴重胸痛和心悸。因此,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血壓、心電圖等指標,一旦出現不適,立即停藥并就醫。
3.結合生活方式,綜合防控
藥物只是輔助手段,預防老年癡呆的核心仍是健康生活方式。建議:
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減少紅肉和加工食品;
規律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
控制血壓血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嚴格管理指標;
保持社交:多參與集體活動,刺激大腦認知功能;
充足睡眠:每晚7-8小時高質量睡眠,有助于清除腦內“垃圾蛋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