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突襲時,有人第一時間奔赴現場排查城市內澇隱患;商場里響起消防警報,總有工作人員熟練引導人群疏散;企業車間里,定期的安全巡檢更是從未間斷。這些藏在生活角落的“安全守護時刻”,背后都離不開應急管理的支撐。
隨著社會對風險防控需求的不斷升級,應急管理人才逐漸成為“剛需資源”,而無錫學院的應急管理專業,正是以扎實的培養體系和精準的就業導向,成為學校名副其實的王牌專業,為守護日常安全輸送著“隱形衛士”。
![]()
不同于傳統管理類專業,無錫學院的應急管理專業從一開始就瞄準“實戰型人才”培養。在這里,學生不只是學習理論知識,更要成長為能“扛事”的復合型人才:既要懂應急管理學、危機決策等基礎理論,能快速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又要掌握應急監測與預警、智慧應急系統操作等技術,在臺風、化工泄漏等突發場景中精準調度資源。
當然,這樣一套培養體系離不開頂尖師資的支撐。無錫學院應急管理專業的近20名專任教師,不僅實現了100%博士化,更有45%擁有海外研修經歷,其中不乏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入選者、省級學術帶頭人這樣的行業專家。
這些老師從不只站在講臺上傳授知識,更會帶著學生扎進科研一線:有的老師會指導學生參與“智能應急預警設備”的研發,將課堂上學的傳感器技術用到實際項目中;有的則會帶領學生走進社區,協助開展居民應急知識普及,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應急管理要貼近群眾”的真正含義。
![]()
如果說師資是“軟實力”,那學院的沉浸式實訓資源就是“硬核保障”。走進無錫學院的智慧應急管理情景模擬綜合實訓室,仿佛置身“應急實戰現場”:學生戴上VR設備,就能模擬化工車間泄漏事故的處置流程,從關閉閥門到疏散人員,每一步操作都與真實場景無縫銜接;而智能決策沙盤系統則能模擬臺風、地震等災害,學生需要根據實時“災情數據”快速調配救援力量、規劃避難場所。
除此之外,該校還通過“政—研—校”協同平臺,與地方應急管理局、大型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學生可以跟著應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參與暴雨后的城市排險,也能去化工企業協助制定安全生產方案,這種“從課堂到現場”的實訓模式,讓學生畢業前就有了“實戰經驗”,自然更受用人單位青睞。
![]()
亮眼的培養成果,最終體現在學生的就業質量上。近三年,該專業學生平均就業升學率達到95%,畢業生的去向更是精準對接市場需求:有的進入地方應急管理局,在臺風、洪澇等災害來臨時負責統籌協調;有的加入大型能源、化工企業,擔任EHS(環境、健康、安全)工程師,為企業搭建安全生產防線;還有的進入消防救援機構、城市規劃單位,從事風險預警、災后重建等工作。
更有畢業生反饋,由于在校期間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入職后很快就能獨立承擔工作,不少人入職半年就成為團隊骨干,薪資水平也高于同批次畢業生平均水平。
![]()
站在當下看未來,應急管理專業無疑是一條“越走越寬”的賽道。隨著國家對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的持續重視,以及長三角地區對安全產業鏈的布局,具備“懂技術、善管理、能實戰”特質的應急管理人才,只會越來越吃香。
而無錫學院憑借“立足無錫、服務江蘇、面向全國”的定位,恰好能讓學生精準對接長三角的就業市場,既不用愁“找工作”,更能在守護社會安全的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