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孫麗萍 代玉
“沒想到法院不僅幫我們解決了物業費糾紛,還幫我們和物業公司重新建立了信任。”2025年6月,黑龍江省伊春市友好區某小區業主代表李女士在法院回訪時感慨道。作為物業糾紛化解機制的親歷者,她見證了小區業主與物業公司從劍拔弩張走向握手言和的全過程。這正是友好區人民法院創新糾紛化解機制,推動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實質性化解的生動縮影。該院圍繞轄區物業糾紛,推行矛盾溯源、多元解紛、長效治理三項機制。2022年以來,該院化解物業糾紛132件,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
9月11日,黑龍江省伊春市友好區人民法院法官深入轄區開展普法宣傳 供圖 黑龍江省伊春市友好區人民法院
矛盾溯源
抽絲剝繭破解堅冰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中,物業費拖欠比例往往較高,其核心癥結在于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信任出現裂痕。部分業主因對服務質量不滿拒交物業費,而物業公司因欠費陷入“服務縮水—欠費加劇”的惡性循環。“這類糾紛看似簡單,實則涉及民生痛點和基層治理難點。”友好法院主管民事審判工作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法官辦理此類案件不能一判了之,應從源頭預防化解矛盾”。
通過分析近三年案件數據,友好法院發現,公共設施維護不及時、溝通機制缺失是主要問題。例如,在某小區因電梯故障引發的群體性糾紛中,業主集體拒交物業費,物業公司則停止電梯維修,形成“死循環”。
該院遂探索建立“矛盾溯源—分類施策”機制,針對不同類型糾紛,形成個性化解決方案。一方面,運用大數據分析系統,對物業費拖欠時長、投訴服務類型、小區分布等要素進行整體統計分析,精準識別出矛盾高發區域和問題癥結;另一方面,對每一起糾紛進行全流程溯源追蹤,從物業服務合同簽訂、履行到爭議產生,梳理關鍵節點,厘清責任邊界。在某小區單元門維修糾紛中,法院通過調取物業巡查記錄、業主報修臺賬,明確物業公司未按約定及時進行維修的違約事實,同時發現業主存在惡意拖欠物業費行為,最終促使雙方達成“補修+補交”協議。2025年,友好法院物業糾紛案件數量同比下降47.86%,信訪量同比減少60%。
多元解紛
織就基層治理“平安網”
“根據法律規定,物業公司有義務及時維修公用設施設備,但業主不能以個別瑕疵為由拒交物業費。”近日,某小區因物業服務引發群體性糾紛,友好法院聯合轄區綜治中心、社區網格員啟動調解機制。法官與人民調解員逐一走訪業主,了解到部分業主不滿的原因,并根據調查情況提出解決辦法。最終,雙方達成“分期交費+限期維修改造”的協議。
依托物業糾紛調解工作室,法官、人民調解員、網格員擰成“一股繩”,2022年以來,成功調解92起糾紛,調解成功率達70%。
“這份調解書不僅明確了物業費交納標準,還詳細列出了物業公司的服務清單……”在某社區巡回調解現場,法官結合真實案例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關規定,吸引了50余名居民旁聽。居民趙先生表示:“這種以案說法的方式淺顯易懂,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權利義務。”
友好法院利用調解現場打造普法課堂,累計開展巡回調解9次,發放宣傳材料300余份,覆蓋群眾500余人次。同時,該院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設“以案釋法”專欄,截至目前,已發布146期,有效提升了居民法治意識。
針對審理中發現的物業公司服務標準不清晰、人員培訓不足等問題,該院向友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物業公司發出5份司法建議書,推動建立《物業服務質量評估標準》,明確綠化養護、安保巡邏等12項具體指標。某物業公司負責人李某反饋稱:“這些建議切中行業痛點,我們已據此完善了內部管理制度。”
通過“建議—整改—回訪”閉環機制,法院督促物業公司整改問題23項,修復破損道路、單元門禁、路燈等設施18處,業主整體滿意度提升35%。在涉某老舊小區改造糾紛中,法院建議物業公司建立“服務質量業主評分制”,將物業費與服務質量掛鉤,該模式被友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全區推廣。
長效治理
創新機制筑牢“無訟”根基
“我們通過建立微信溝通群,實時收集群眾反饋信息,并解答群眾疑問,化解潛在矛盾。”據友好法院立案庭負責人介紹,該院聯合社區、物業公司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糾紛趨勢,動態調整工作策略。
友好法院建立“先行調解+司法確認”快速通道,對調解協議即時審查、當場確認。2022年以來,該院通過該機制化解糾紛87件,平均辦理周期縮短至7天。同時,該院依托綜治中心,與10余家單位合力參與調解,形成“專業+社會”協同解紛格局。
“這是我們編寫的《物業糾紛化解手冊》,里面有常見問題的解決辦法……”在法院公眾開放日活動中,友好法院法官向物業公司和業主代表發放普法宣傳手冊。該手冊涵蓋物業費交納、公共收益分配等10類問題。同時,手冊內附“龍法和”小程序二維碼,可提供在線咨詢、申請調解功能。2022年以來,友好法院法官進社區、企業、校園開展專題授課30余場次,覆蓋人群5000余人次。
通過推行矛盾溯源、多元解紛、長效治理三項機制,友好法院不僅化解了物業糾紛,更構建起業主與物業公司互信共贏的和諧局面。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多元解紛機制,推動物業服務糾紛實質性化解,為城鄉基層治理貢獻司法力量。”友好法院院長王玉剛表示。
本期封面及目錄
![]()
![]()
![]()
![]()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中國審判》雜志2025年第18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76期
編輯/孫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