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走了,一個世紀老人走了,現今剩下的大師級別的杰出人物越來越少了。
![]()
之所以越來越少,很大程度上在于沒有接續上。來自中國的很多大師大多都是建國前出生的,而建國至今已有76年。
在這漫長的76年里,為啥鮮有大師級的人物脫穎而出呢?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中國的教育是不是存在問題呢?
對此,楊振寧曾經給出過這樣的解釋。他指出,中國孩子中學就去美國讀書是危險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美國的教育模式是放縱的,無論哪一個學校,都有吸毒的同學。中學還處在青春期,如果自控力不強,很有可能誤入歧途。這肯定是家長不愿意看到的。
楊振寧先生還補充說道,美國的教育對90分以上的學生是好的,因為他們比較自由,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沒有那么多束縛,可以充分發揮自我、成就自我。所以杰出人才容易脫穎而出。而對于90分以下的同學,未必是好事。因為管得太松了。
而對于中國的教育,楊振寧先生是這樣評價的。他覺得中國的教育對90分以下同學是好的,因為管得比較嚴格,可以促進他們盡可能成才。而對于90分以上的孩子,可能不是好事情。
或許正是這樣的原因,中國現在的教育,難培養出大師。
不過楊振寧先生的結論是,中國教育模式更合適本土國情。
![]()
而對于楊振寧的成才之路,有觀點認為,他留下了三劑“解藥”,治愈當下教育焦慮。
第一劑教育解藥是,啟蒙階段“不雞娃”;第二劑解藥是“通識教育文理兼修”;第三劑解藥是中西文化合璧。
![]()
![]()
![]()
反正楊振寧就是這樣成才的。近100年后今天,中國孩子還能復制楊振寧的成才之路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