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打到了第四個年頭,雖然烏克蘭在正面戰場上有那么一點小小滴……不順利(畢竟戰報能騙人,戰線不能),但烏克蘭在遠程打擊武器的設計制造方面堪稱亮點頻出。就這樣說,在完全沒有制空權的前提下,烏克蘭一天都沒有中斷過向俄羅斯本土縱深地區發射遠程武器的努力,而且是越打越遠,如今連北方的圣彼得堡乃至加里寧格勒都不能保證不受烏克蘭遠程攻擊無人機和遠程導彈的威脅。
烏克蘭的武器制造人員也“發揚前輩的智慧”,在每天都遭遇打擊的條件下不停地推出新型遠程打擊武器,其中一些型號的設計水平堪稱“具有天才般的創意”,刷新了一些原本看似“高大上”的戰略級兵器的技術下限,例如本廠長今天想向大家介紹的FP-5“火烈鳥”遠程巡航導彈。
![]()
廠房中的FP-5“火烈鳥”遠程巡航導彈
蘇聯解體后,烏克蘭一度從駐烏蘇軍(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的基輔軍區、敖德薩軍區和外喀爾巴阡軍區以及駐東歐蘇軍的絕大部分地面裝備)手中繼承了相當數量的KH-55空射遠程巡航導彈,在整個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這些導彈都處于具有發射能力的良好狀態下。但當時烏克蘭并不非常需要這些原本是超級大國才配擁有的戰略兵器,于是其中的一些樣品被中國和伊朗購得, 成為中國“長劍”-10巡航導彈和伊朗“法塔赫”巡航導彈的技術源頭。
![]()
KH-55空射遠程巡航導彈
![]()
“長劍”-10巡航導彈
![]()
“法塔赫”巡航導彈
但是烏克蘭在新世紀重新設計的“風箏”巡航導彈計劃卻遭遇了挫折,以至于在俄烏戰爭爆發時,烏克蘭手里還真就沒有能打到俄羅斯本土縱深的導彈武器。
![]()
“風箏”巡航導彈模型
不過,既然有過去的技術底子,加上烏克蘭本身就是繼承前蘇聯軍工遺產第二多的國家(僅次于俄羅斯),因此只要肯下工夫,辦法還是可以有的。
實際上,“火烈鳥”并非烏克蘭國營軍工康采恩(集團公司)的項目,而是一家被動員起來的私營企業——烏克蘭“火點”(Fire Ponit)公司的作品,該公司之前一直在為烏克蘭空軍提供自殺攻擊無人機,該公司之前的作品(從FP-1到FP-4)都是自殺攻擊無人機,而“火烈鳥”遠程巡航導彈的氣動外形,也正是參考了一種前蘇聯“遺產”——圖-143無人機。
![]()
圖-143無人機
圖-143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研制的低空照相偵察無人機,后期則主要作為靶機使用,目前已經全部退役。也許是誤打誤撞,圖-143的氣動外形與一些早期遠程巡航導彈例如美國的“蛇鯊”、“納瓦霍”等等非常神似,因此只要略作改動,就可以作為烏克蘭遠程巡航導彈的氣動設計。
![]()
“蛇鯊”遠程巡航導彈
![]()
“納瓦霍”遠程巡航導彈
“火烈鳥”遠程巡航導彈已知的尺寸和重量參數只有翼展6米,發射重量6噸,僅此也可知那是一枚尺寸和重量都頗為可觀的大型巡航導彈。大體積和重量自然也會帶來射程遠和彈頭重量大的好處,畢竟個頭越大,能裝的燃料就越多,彈頭也越大。
“火烈鳥”遠程巡航導彈的發動機直接采用了烏克蘭空軍退役的L-39教練機使用的AL-25渦輪風扇發動機,在蘇聯解體前,烏克蘭“進步”航空工業聯合體是具備自行制造該型發動機的能力的。不過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這家位于扎波羅熱的工廠連續遭遇轟炸,生產已經難以為繼。
![]()
L-39教練機
但烏克蘭應該還可以從一些原蘇東集團的北約國家獲得一些二手的AL-25發動機,此外“火烈鳥”的發動機艙完全外置,所以換一臺類似推力和尺寸的發動機毫無難度。例如從退役的F-5系列戰斗機上拆J85渦噴發動機或者采用美國制造的FJ44渦扇發動機皆可實現“平替”。
![]()
F-5戰斗機
由于采用了對于巡航導彈來說推力很大的發動機(都能推一架噴氣式教練機了),“火烈鳥”導彈的戰斗部達到一噸,其實就是一枚FAB1000航空炸彈,威力頗為可觀,如果烏克蘭鼓搗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大可以往“火烈鳥”的“腦袋”里塞。
![]()
“火烈鳥”導彈的戰斗部就是一枚FAB1000航空炸彈
![]()
“火烈鳥”巡航導彈后部視角
而拜大尺寸所賜,“火烈鳥”的射程高達3000公里,超過了美國的“戰斧”和歐洲各國現役的巡航導彈。烏克蘭方面宣稱“火烈鳥”巡航導彈最大速度為0.7馬赫,可以在距離地面50米上空飛行,如果這個參數可信的話,“火烈鳥”的突防水平在當今世界的亞音速巡航導彈中雖然不算出色,但也屬于是中規中矩。
根據烏克蘭方面發布的照片顯示,“火烈鳥”巡航導彈的發射裝置非常簡單,說白了就是用角鋼焊接的簡易滑軌,制造起來很方便,只是發射之前需要先給導彈加注燃料,發射時再在腹部安裝額外的助推火箭(到空中后拋掉),導致發射準備時間有“億點點”長。
![]()
帶發射裝置的“火烈鳥”巡航導彈模型
![]()
正在加注燃料的“火烈鳥”巡航導彈
![]()
發射后的“火烈鳥”巡航導彈,注意其腹部的助推火箭
自量產服役以來,“火烈鳥”巡航導彈已經多次被烏軍用于打擊俄羅斯縱深目標。不過由于目標大且速度不快,導致絕大多數“火烈鳥”巡航導彈在到達目標之前就被俄軍擊落,因此“火烈鳥”對于打擊俄羅斯縱深目標的戰果乏善可陳。
![]()
![]()
上兩圖:被俄軍攔截并擊落的“火烈鳥”巡航導彈殘骸
但話說回來,有這樣一種遠程大威力巡航導彈的存在,俄軍就必須分出一部分戰斗機和防空導彈用于其后方的國土防空,因此“火烈鳥”至少牽制了一部分俄軍的空中打擊力量和前沿防空力量。平心而論,俄軍對“火烈鳥”巡航導彈其實還是頗為忌憚的,所以俄羅斯空天軍多次動用寶貴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對疑似生產“火烈鳥”的烏克蘭工廠實施了多次空襲。
![]()
掛在米格31機腹下的“匕首”導彈
另一方面,“火烈鳥”也使得烏克蘭增加了向美歐討要中遠程導彈武器的話語權,歐美大可以說“反正烏克蘭已經有同類產品了,我們再向其提供中遠程巡航導彈不算改變戰場局面……”
甚至歐公子自己也會發怵,畢竟萬一烏克蘭有別的心思,“火烈鳥”又不是只能往俄羅斯那邊飛,歐公子的防空能力比俄羅斯如何,它們應該自己心里清楚。
“你們要是不給我打錢,我就用‘火烈鳥’來催你們打錢!”
更重要的是,“火烈鳥”刷新了遠射程,大威力戰略導彈的技術下限,它明明白白地告訴全世界,只要設計得當,哪怕很簡易的子系統也能組合成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導彈武器(此處再次體現出錢學森提出的“系統工程學”的偉大意義)。
這肯定會給一些野心勃勃的國家和地區以某種“啟示”,從而帶來戰略巡航導彈技術的進一步擴散,這種趨勢無疑是值得警惕的。
其實我們不妨把話說得明白一點,某島現有的“雄風”-2E巡航導彈射程也就1000公里多一點,勉強能夠到長三角,制造的麻煩還是有限的。但如果它們參照“火烈鳥”的氣動設計,發動機采用退役的F-5系列戰斗機的J85系列發動機(拆掉加力后燃器),用2000磅級航空炸彈尤其是“青云”燃料空氣航彈或者“萬劍”集束炸彈作為戰斗部,改裝一些集裝箱卡車作為偽裝發射車。
按照上述思路設計制造的寶島版“火烈鳥”可能的打擊范圍可以覆蓋到華中地區的武漢、西南的成都和重慶(比如它們心心念念的三峽大壩)乃至京津唐地區,其危險就不能與現在同日而語了。
但我們也無須對此過分擔心。相比烏克蘭,某島就算獲得“火烈鳥”這玩意,實際威脅還是非常有限的。首先“火烈鳥”的吊裝發射過程過于繁瑣,烏克蘭有戰略縱深,有比較充分的準備時間,但是某島并沒有這條件,發射架和導彈彈很容易在發射準備過程中被我們發現并即消滅。另一方面,從某島打過來是在海面上空飛行,我軍攔截起來也比俄軍容易得多,畢竟我們不需要讓所有海軍艦艇都用于解放戰爭最終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