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個小時候去過露天軍事技術博物館的人,心里都有那么一點小小的、卻灼熱的遺憾。看著坦克、裝甲運兵車、導彈發射架——這些強大又神秘的機器。你多想爬進去,摸摸操縱桿,想象自己是坦克手。可惜——艙門被焊得死死的,門也打不開。只能站在外面對著這龐然大物胡思亂想。從電影里我們知道,里面一定很精彩。但親眼見到?幾乎從沒機會。
![]()
注意!作者絕不鼓勵模仿所見行為,并強烈不建議前往類似場所。
一個這樣的傍晚,太陽已經西斜,但熱得跟中午一樣,作者和朋友在展品間閑逛。走到2К6“月亮”戰術導彈系統的發射車——2П16前面時,發現艙門竟然是開的。不是沒焊死,而是完全掀開的。瞬間決定——爬進去!熱?管他呢,里面才有趣!我們用力把沉重的艙蓋再推開一點,鉆進了機器的肚子里。
技術小知識:
2П16是一款自行式發射車,基于PT-76水陸坦克底盤研制,用于發射2К6“月亮”導彈系統。
![]()
波蘭軍隊某部在戰術演習中使用的2К6“月亮”戰術火箭系統,推測攝于1960年代。
- 回轉平臺,尾部帶支腳,前部帶垂直瞄準驅動裝置。
- 乘員5人。
- 無導彈時整車質量略超15噸。
機動性能:
- 公路最高速度:40公里/小時
- 越野速度:16–18公里/小時
武器與射程:
- 3Р9火箭彈:射程達45公里
- 3Р10火箭彈:射程達32公里
2К6“月亮”系統組成:
- 2П16自行發射車,攜3Р9或3Р10導彈
- 一輛可運載兩枚備用導彈的運輸車
- 一臺用于導彈轉載的自行式起重機
研發與生產:
- 由221號特種設計局(СКБ-221)研制
- 1959–1964年間在伏爾加格勒“巴里卡德”工廠生產
![]()
作者前面提到那股熱勁兒可不是白提的。作者剛鉆進去,艙蓋就“咚”地落下(謝天謝地沒完全合上),瞬間就明白:這不是進了車,是進了桑拿房,還帶履帶。空氣凝固,金屬被太陽烤了一整天,燙得能煎蛋。汗從額頭嘩嘩往下淌,呼吸都困難。但探索欲比命還硬。
![]()
本來腦補的是史詩級畫面:一排排開關、儀表盤、屏幕(當然是按現代標準),隨時能發射火箭。現實?更簡單,也更臟。
![]()
發動機。在,真在!保存得還行,不是嶄新——有銹、有油漬,但沒被拆光。堅硬的鐵疙瘩,是這個小世界的核心。
儀表盤。也在。就在駕駛員“前擋風”那兒。刻度盤、指針、幾根手柄、操縱桿。全是灰塵和銹,油漆剝落。很難想象它曾被操作員的手點亮。
其他?光禿禿的金屬、支撐梁、橘紅色的銹跡。空蕩蕩的支架,估計早被拆走設備。
![]()
這時作者才反應過來:這就是為什么博物館里的裝備都焊死艙門。不是矯情,是真危險。作者給朋友指儀表盤——“砰!”——額頭撞橫梁。想轉身拍發動機另一面——“哎喲!”——膝蓋磕在某個凸起的角上。鐵角、杠桿、支架到處都是,專為“迎接”好奇者的軟組織而生。空間像罐頭盒,伸不開腿。孩子或笨拙的人進來,不受傷才怪。
爬出來時,汗流浹背,膝蓋和額頭各添一塊新淤青。傍晚的空氣簡直是天堂,比起那臺老戰車滾燙的鐵肚子。
焊死艙門不是任性,是保護。像作者這樣的好奇傻瓜,太需要了。可以為進不去而遺憾,但親身鉆過這布滿尖角的狹窄迷宮后,你會明白:沒別的辦法。
![]()
你進過博物館裝備內部嗎?焊死的艙門讓你煩,還是覺得必須?
謝謝大家關注,咱們下次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