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咱們“辟”了一則關于俄軍整建制營投降的謠言,而且特別點名這樣的消息根本不是出自烏克蘭軍方。
甚至別說整建制營這么大的事兒了,就算是俄軍有一整個排的人投降,其實都是可以被烏軍專門報道,并值得澤連斯基和西爾斯基特別提下的。
但這樣的情況從開戰至今,都沒有出現過。
![]()
實際上別說投降了,就是在戰斗中俘虜較多的俄軍都不太容易;烏軍俘虜俄軍,通常都是在小規模戰斗中俘虜一兩人,至多不過四五人,然后通過全線的累計,才能積攢到比較可觀的數字。
只有在庫爾斯克戰役初期,由于烏軍是突然襲擊,加之俄軍在當地的部隊并非正經的野戰軍,這才抓俘虜順手些,但也不過數百人規模而已。
所以俄軍真有400多人的整建制營投降,烏克蘭那邊是不可能不宣傳的。
實際上在涉及到俘虜的具體數字上,并不好在戰報上注水,因為這些人將來都要用于交換俘虜的,吹的數字過大了,那就不好對賬。
因此烏軍盡管在斃傷俄軍的戰果數上隨意注水,但在俘虜俄軍的數量上卻報的都是實數。
![]()
烏軍總司令西爾斯基最近就談到了今年作戰以來,烏軍總計俘虜俄軍的實數——2060人。
這一數字乍看也不少,畢竟上了四位數,可我們也要知道俄烏戰線的長度是1000多公里,今年迄今為止的戰斗時長已有約290天,俄軍的參戰規模則有約70萬人。
也就是說在今年的作戰中,烏軍平均每天只能俘虜大約7名俄軍。
就烏軍的編組情況來說,分別集中于蘇梅、哈爾科夫北、庫皮揚斯克、博羅瓦、紅利曼、塞弗爾斯克、恰索夫亞爾、康斯坦丁諾夫卡、紅軍城北、紅軍城雙子城、新帕夫利夫卡、胡里艾伯勒、庫班、卡緬西克、赫爾松等方向。
簡言之平均每個方向上的烏軍,兩天時間才能抓到一名俄軍俘虜。
![]()
就這樣的現實來說,很顯然抓俘是不易的。
而且這甚至還是俄軍采用“千刀萬剮”戰術后的結果,這種戰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有利于俄軍抓俘的。
因為這種戰術的關鍵就是小編組作戰,俄軍出擊烏軍陣地的小組,往往由四五個人編成,甚至單兵、雙兵出擊的情況也不鮮見。
![]()
如果烏軍的力量比較強的話,包圍這種小編組的俄軍還是可能的,進而使得俘虜到手的概率也更大些。
因為今年烏軍的進攻力度很弱,所以不太能有很多俄軍在烏軍的進攻中被俘,那兩千多名俄軍絕大多數都是在進攻烏軍陣地時被對方給撈到手的。
而且普通的烏軍部隊因為近戰能力不太行,還不好抓到俄軍的這些突擊兵,相對來說是第425突擊團這類的新銳突擊部隊,以及特種作戰部隊在小規模戰爭中抓俘的成功率更大些。
比如烏軍第425突擊團在轉回紅軍城救急時,就曾拍視頻宣傳自己抓到了32名俄軍俘虜。
這些俘虜也是零散抓到的,但能在一支烏軍部隊中,湊出總數排級的俄軍俘虜,這都算是佼佼者了。
通過對烏軍戰報的梳理,烏軍那邊對于俘虜是比較重視的。
![]()
因為俘虜到俄軍后,不僅可以拍視頻宣傳自己的戰果,還可以通過審俘得到俄軍的相關情報。
更重要的是這些俘虜可以用來交換被俘的烏軍,尤其是亞速部隊的成員。
眾所周知,在俄烏戰爭初期的馬里烏波爾之戰中,烏軍亞速團余部最終整建制投降,加上其他部隊的零散人員,總數2439人;
在亞速團之前,烏軍第36海步旅投降被俘者,亦有1000多人。
后續的作戰中,俄軍俘虜烏軍其實也同樣困難,但由于在馬城戰役抓到了大約4000名烏軍俘虜,而且這批俘虜的質量很高,遠非現在的烏軍壯丁俘虜可比,所以使得俄國人在俘虜方面的資本更厚實。
為了換回這些烏軍骨干,烏軍唯有抓到俄軍俘虜后,才可以一換一。
據烏克蘭方面報道,截止今年4月為止,烏方總共交換回來4552人,但這其中包含平民。
![]()
之后雙方又進行了“1000換1000”(也包含部分平民)的換俘活動,所以烏克蘭總計換回了五千多人,除去其中的平民,軍人大約就是四五千人的級別。
因為俄烏換俘基本是一比一原則,所以由此也可以知道,烏軍肯定俘虜到了四五千名俄軍。
由于烏軍那邊基本上是有多少換多少,手里的余量也有,但不會太多;所以俄軍在整個戰爭中被俘的體量大概就是5000多人這一量級。
而今年以來俘虜的俄軍就有兩千來人,相對來說可能還是俘虜比較多的一年。
如果不是俄軍采用當下的零散作戰模式,恐怕這兩千人的俘虜也是不好湊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