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情回顧
在不少人的觀念里,“荒山野嶺”似乎是無主之地或可隨意開墾的“自留地”,甚至有人認為“砍幾棵樹沒事”“開墾荒山種點作物不犯法”。殊不知有些行為很可能已經觸犯刑法。
被告人徐某在未取得任何合法審批手續的情況下,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間,擅自將其承包的一片公益林地上的原始植被全部毀壞,并使用挖掘機對土地進行大規模開挖,隨后改種烤煙。經專業機構鑒定,此次被毀壞的林地面積達7.143畝。
2023年底,徐某又以相同方式,毀壞了另一村民承包的公益林地并種植烤煙,經鑒定面積為6.744畝。直至2024年10月,當其再次使用挖掘機開墾第三處公益林地準備種植烤煙時,被當地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現場發現并制止。該處被毀林地面積為4.75畝。
案發后,徐某對其累計毀壞的11.893畝林地主動采取了復綠措施,并經有關單位驗收合格。
案件結果
檢察機關經審查認為,徐某違反國家土地管理法規,非法占用林地總面積超過18畝,且改變被占用林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林地大量毀壞,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的規定,應當以非法占用農用地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訴后,縣人民法院最終判處徐某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
法律分析
北京澤達律師事務所基于本案為您做以下法律分析:
一、什么是非法占用農用地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規定:“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占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該罪名所保護的是國家對農用地資源的特殊保護制度以及農用地的生態功能與經濟功能。其犯罪對象不僅包括耕地,還涵蓋林地、草地、養殖水面等其他各類農用地。值得注意的是,此罪屬于“行為犯”與“結果犯”的結合——不僅要求行為人實施了特定的占用和改變用途行為,還要求該行為達到了“數量較大”并“造成農用地大量毀壞”的嚴重后果,方能構成犯罪。
實踐中,常見的違法行為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農用地上非法建窯、建墳、建房、挖沙、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如本案所示,將林地、草地非法開墾為耕地進行農業種植等。這些行為不僅直接破壞土地資源,更可能對局部生態環境造成長期難以恢復的損害。
二、非法占用農用地罪的構成要件
構成本罪,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核心要件:
行為違反土地管理法規。特指行為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等法律及相關行政法規中關于土地管理、使用和保護的明確規定。例如,未經法定審批程序,擅自改變林地、耕地的用途,即屬典型違法。
實施了非法占用并改變土地用途的行為。“非法占用”是指未經法定機關批準,或采取欺騙手段騙取批準,或超過批準數量占用農用地。“改變被占用土地用途”則是指將法律規劃或既定用途的農用地,轉變為其他用途。例如,將用于生態保護的公益林地開墾為農田,即屬于典型的改變用途行為。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可以是故意,即明知是農用地而故意占用并改變用途。
必須達到“數量較大”的標準。這是區分罪與非罪的關鍵量化門檻。根據相關司法解釋,不同性質的農用地,“數量較大”的標準有所不同。并非任何面積的非法占用都會構成犯罪,只有達到司法解釋明確規定的畝數,才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造成農用地“大量毀壞”的后果。“大量毀壞”不僅指土地表面植被的破壞,更強調土地種植條件、生態功能的嚴重喪失或嚴重污染。例如,林地原始植被被徹底清除,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調節功能喪失;或者耕地被硬化、污染,喪失耕作能力等。行為與毀壞后果之間必須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律師寄語
北京澤達律師事務所提醒,如何在實際生產生活中防范相關法律風險?
強化源頭認知:深入學習土地法規。單位和個人在使用土地前,必須主動學習《土地管理法》、《森林法》、《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建議企業定期組織管理層和關鍵崗位員工進行專項法律培訓,邀請專業律師結合真實案例解讀,明確合法與違法的邊界,牢固樹立“用地先審批、動土需合法”的意識。
嚴守程序紅線:確保審批手續完備。任何涉及農用地的項目,無論規模大小,都必須依法向自然資源、林業等主管部門申請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在報批過程中,務必確保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如實說明用地性質、范圍、期限和用途,絕不可未批先建、邊批邊建或少批多占。
精準界定性質:依靠專業機構認定。土地性質的界定具有高度專業性,不能僅憑個人經驗或表面現象判斷。在使用土地前,應委托具備資質的土地測繪或林業調查機構出具正式的鑒定報告,明確土地是否屬于農用地及其具體類型(如基本農田、公益林、一般林地等)。這份報告是判斷行為合法性的重要依據,應妥善保存以備核查。
建立內控機制:開展定期合規審計。對于擁有或使用大量土地資源的企業,應建立常態化的土地使用合規審計制度。定期聘請第三方審計機構,對企業的土地審批文件、實際使用情況、項目與土地規劃的符合性進行全面審查。通過審計及時發現風險點,并立即整改,不斷完善內部土地管理流程,從制度上杜絕違法行為的發生。
我國并非判例法國家,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本文所述觀點基于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并結合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旨在為讀者提供參考,不構成直接法律意見。
如果您遇到類似問題,建議及時咨詢專業律師,結合案件細節制定應對策略,以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本文作者:北京澤達律師事務所 朱現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