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17 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全球第三大存儲芯片廠商美國公司美光計劃停止向中國數據中心供應服務器芯片,這一決定瞬間引發行業震動。
![]()
不過有意思的是,它沒完全離開中國市場,還會繼續給汽車和智能手機領域供貨,聯想這類在中國境外有數據中心業務的企業也能照常拿到貨。
美光自己的聲明說得很直接:數據中心業務受中國有關部門審查影響,但會遵守當地法規。
美光為啥突然放棄中國數據中心芯片生意?國產芯片能接住留下的市場空白嗎?美國存儲巨頭美光科技的決定,把這些問題拋到了科技圈的臺前。
這一切得從 2023 年 3 月說起。當時中國網信辦發布公告,明確美光產品未通過網絡安全審查,存在較嚴重安全風險隱患,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得停止采購其產品。
![]()
![]()
有業內人士透露,美光產品被查出預留后門漏洞,可能被遠程鎖定和盜取數據,這對于金融、電信等關鍵領域來說,簡直是埋了顆 “定時炸彈”。
要知道,中國數據中心市場年增長率超 20%,規模達數千億人民幣,美光的產品之前廣泛用在字節、阿里、騰訊等巨頭的服務器里,這道禁令直接切斷了它的核心客戶渠道。
兩年時間里,美光的在華數據中心業務始終沒能恢復。更雪上加霜的是,今年 8 月它剛裁了數百名手機 NAND 產品開發員工,如今數據中心團隊的 300 多名員工也面臨轉崗或調整的命運,大多會轉向汽車和消費電子業務線。從財務數據看,中國市場曾貢獻美光 12% 的營收,上一財年來自中國大陸的收入就有 34 億美元,數據中心業務的退出無疑會讓這筆收入大幅縮水。
美光的退出,直接攪動了存儲芯片市場的棋局。最明顯的變化是國產廠商迎來了機會窗口。
長江存儲在 NAND 閃存領域技術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3D NAND 產品早就用在多個數據中心項目里;
合肥長鑫在 DRAM 領域也在快速追趕,這些企業正好能填補美光留下的空白。
就連 A 股的萬潤科技都因為 “國產存儲替代” 概念漲停,可見市場對國產芯片的期待有多高。
不過挑戰也擺在眼前。數據中心運營商換供應商可不是換個零件那么簡單,得重新評估適配性,這個過程可能要花好幾年,期間說不定會出現供應緊張或成本上漲的問題。
三星、SK 海力士這些韓國廠商雖然有機會分一杯羹,但美國曾施壓讓它們別填補空白,商業利益和地緣政治的平衡對它們來說也是道難題。
事件發酵后,網友們的討論炸開了鍋。有從事服務器運維的網友說:“早就不用美光的貨了,2023 年審查后我們就換成了長江存儲的產品,穩定性一點不差,價格還更實惠。”
搞芯片研發的網友看得更深入:“美光這是無奈之舉,安全審查卡得太死,關鍵領域根本沒法做。但這對國產廠商是好事,以前總說缺市場機會,現在機會直接送上門了。”
也有理性聲音指出:“別光看短期利好,得清醒點。合肥長鑫的 DRAM 跟美光還有技術差距,產能也得跟上,要是接不住,說不定會被三星趁機漲價。”
還有網友提到美光的雙重標準:“它靠中國市場賺走幾十億,轉頭就幫著美國制裁長江存儲、中芯國際,現在被查出安全問題退出,純屬咎由自取。”
美光的退出,本質上是科技領域博弈的一個縮影。就像英偉達從中國市場份額 95% 跌到零一樣,這種 “兩敗俱傷” 的結果,恰恰說明技術封鎖行不通。
對中國來說,這既是倒逼國產芯片加速突破的契機,也是完善供應鏈安全的試金石;對美光而言,雖然避開了政策風險,卻丟掉了全球最有潛力的市場之一。接下來就看國產廠商能不能抓住機會,把技術差距一點點縮小,畢竟只有自己的技術硬了,才能真正掌握話語權。
查理·芒格:除了跟中國開展相對自由的貿易,我們別無選擇,強國更替、中國崛起是自然規律,何必惱火?
美經濟學家薩克斯:美國正試圖損害中國經濟,通過關稅、技術禁令、全面信息戰圍堵中國這些招數,注定失敗!
印度出息了!莫迪宣布將派空軍教員赴英國擔任英皇家空軍教練!網友:日不落帝國沒落成這樣了?
特斯拉FSD落地緩慢,馬斯克說是因為中國車企阻撓!網友:全球都驗證了不行,潑臟水給中國第一名
被稀土卡脖子?美國將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