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某國企建工集團,干了三十年建筑行業的老牌子,最近發了個文件,叫《人員息崗管理辦法》。
聽著挺正式,其實就一句話:你先別來上班了,工資按上海最低標準發,每月兩千出頭。五險一金照扣,到手可能不到兩千。
你在工地上干了十年八年,風吹日曬,項目一個接一個,現在突然讓你回家躺著,每個月領這點錢,日子怎么過?
![]()
工地早就沒活了。從今年夏天開始,不少分公司就清場了。項目不批,開發商不拿地,誰還開工?一個項目經理跟我說,他帶的組,七個人,八月起就沒進過工地。辦公室鎖著,門衛都不常在。
人閑著,公司還得付工資?不可能。先降薪,再調崗,最后干脆“息崗”。這不是個別現象,是系統性收縮。年初那波裁員,聽說賠償最多八萬,N+1都沒給足。項目經理都走人了,普通工人更沒得談。
![]()
現在搞“息崗”,表面留了勞動關系,實際就是晾著你。
關鍵問題是,這狀態持續多久?文件沒寫。一年?兩年?還是等公司哪天直接通知你“解除合同”,然后按兩千塊的基數算賠償?
那點錢,連三個月正常工資都抵不上。員工辛辛苦苦干十年,最后被按最低工資算補償,這不叫坑是什么?法律上打官司,未必贏。但道義上,公司真能心安?
行業早就不行了。房地產投資連續三年下滑,2024年全國新開工面積比2021年少了將近一半。上海建工這種國企,靠著政府項目撐著,現在連它都扛不住,可見情況多糟。
中建某局去年在華東區域裁了兩成員工,中交某公司把多個項目部合并,縮編三成。不是一家兩家,是整個行業在擠泡沫。
以前蓋樓像印鈔,現在沒人接盤,誰還敢開工?
二十年前也這么折騰過。那時候待崗還能拿八成工資,現在直接砍到最低保障。時代變了,企業也不講情分了。
以前覺得國企穩當,現在發現,穩的是編制,不是飯碗。一個老員工說,他兒子在私企,天天加班,但工資沒斷過。他在這兒干了二十五年,結果被“息崗”,心里不是滋味。
有人勸去仲裁。可仲裁耗時間,期間工資還是按兩千算。公司拖得起,員工拖不起。房租、孩子學費、老人醫藥費,哪樣等得了?最后多數人只能自己走人,簽個“自愿離職”。這不就是逼人主動辭職嗎?省賠償,省名聲。手段軟,但刀子照樣見血。
建筑行業這艘大船,已經擱淺了。船上的工人,能跳水的跳水,會游泳的趕緊游。指望船自己浮起來?別做夢了。
某國企建工集團這一招,不是個例,是信號。
信號的意思是,下一批,可能就是你。寒冬不是說說的,是真冷。能活下來的,都是早做打算的。
等通知的人,最后往往等來的不是復工令,是終止勞動合同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