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么酒更好,要么酒更便宜——這是未來競爭的本質”; “行業創新的核心方向:產品品質持續升級、服務體驗不斷提高,而非生扛硬熬”; “高端消費的核心是物超所值,本質是面子夠足、情緒價值彰顯;大眾消費的關鍵是物有所值,要讓消費者覺得‘喝了感動、花得值’”; “真正以消費者為中心是非常難的,為什么?因為過去認知是:我品牌這么好,這么老,這么有資格,你要尊重我;我們對消費者是禮貌,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 “高端消費還是重牌子,現在很多大企業因為行情不太好,高端受限有所動搖,但我認為戰略不要轉移,因為高端是你的價值所在,更是你品牌‘厲害’的核心所在”……
10月14日,酒說第17屆中國酒業頂級思想峰會在南京舉行,活動聚焦酒業新消費浪潮變革帶來的生態重構,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現場演講直擊行業痛點,諸多金句引發全場共鳴,酒說今天帶大家一起走進楊光老師“消費大變遷時代的思與變”的世界:
![]()
1
1
大洪流滾滾向前,用戶重構變革
當前酒業消費市場的變化已突破局部調整范疇,呈現出系統性變革特征,楊光評價其為“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消費代際遷移,可能是中國商業史上最劇烈的用戶重構變革”,具體表現在:
一是消費代際遷移帶來權力轉移。Z時代與Y時代人群合計約3.7億,雖占全國人口不足30%,卻貢獻了60%的線上消費力。這代“數字原住民”成長于即時零售與短視頻時代,對酒的認知不再依賴父輩傳承或領導教導,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成為核心信息來源。相較于上一代的固化認知,他們更易被符合自身審美與需求的品牌吸引,甚至可能讓新生品牌憑借傳播優勢逆襲傳統品牌。
同時消費者決策邏輯發生根本性重構。過去消費者被動接受品牌方灌輸的價值理念,如今已掌握30%的消費自主權。
二是市場競爭格局進入動態重塑期。5年前行業熱議的“茅五洋、茅五瀘、茅五汾”格局已發生分化,行業動蕩超出想象。這種全國性品牌座次的變動傳遞出明確信號:沒有任何企業能依靠歷史積淀 “高枕無憂”,即便是區域龍頭,若忽視消費變化也可能失去市場根基。
1
2
消費主權時代的幾大特征
中國酒業正迎來第四消費時代:超級消費主權時代。消費主權提升并非否定品牌價值,而是重構了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催生了全新的行業運行規則,呈現出三大核心特征。
![]()
首先,品牌與消費者形成“三七分權”的動態平衡。品牌的基礎價值仍在,茅臺、五糧液等頭部品牌憑借長期積淀,依然占據主流消費選擇的核心圈層,這印證了“主流消費人群審美變化緩慢”的判斷。但消費者的話語權已顯著提升,30%的權重足以改變市場走向:茅臺1935因三次品質升級實現動銷攀升,郎酒憑借莊園服務打動消費者,均是品牌尊重消費主權的成功實踐;反之,部分企業大單品價格倒掛卻沉迷低度酒布局,最終陷入增長困境。
其次,市場呈現“高端與大眾雙軌分化”的競爭態勢。高端市場追求“物超所值”,本質是面子與情緒價值的滿足;大眾市場追求“物有所值”,核心是理性與性價比的平衡。頭部品牌如茅臺、五糧液、汾酒等,仍將主導存量博弈,而中小品牌若不能在這兩個維度上建立優勢,將加速邊緣化。
第三,消費者對產品體驗和服務體驗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高端消費還是非常看重牌子,不能因為形勢不好、高端受限就發生戰略轉移,堅守價格帶與高端性這是“難而正確”的事。現在行業熱衷降度,我認為對白酒來講,中度(35-36度)是一個主戰場,30度以下可以做個技術儲備,對許多大企業而言其實主要矛盾依然是大單品價格倒掛問題,不能舍本逐末。
當前主流企業要擁抱變量,不僅僅是在產品度數進行探索,更應該在產品品質持續升級和服務體驗不斷提高這兩個維度下功夫。未來消費者認可的只有兩個方向:要么酒更好,要么酒更便宜,當前白酒產業出現“價格和庫存問題”:直接原因是周期與消費者變化帶來的供需失衡。但深層次的本質是產品價格與產品品質價值出現了偏差。
未來企業要想走出來,穿越周期,對高度產品而言發展方向就是含陳率(基酒年份的增加),就是在品質上做加法、渠道上做減法,基酒年份化、口感豐富化、風味個性化,主動做個讓消費者占便宜、感到愉悅的品牌。同時不要繼續奢求高利潤增長了,行業進入平均利潤的增長階段,大多數企業進入成本定價法階段,為什么許多行業大單品不能重新定價,不愿意重新定價,這是值得思考的。
同時多數企業應根據市場真實的品質需求,重新核算品質需求,重新估算市場價和費用投入,重構營銷成本結構,重新做價值利潤分配和補貼體系,幫助經銷商更快走出周期,以長期助力建立信任和協同,構建適應新周期的廠商關系。
1
3
慢變量中的三個“新增量”
在行業縮量調整的大背景下,增量空間并非消失而是發生了轉移,三大領域正在孕育新的增長機會。
一是露酒市場借“健康需求”實現突圍。消費者健康意識的空前提升,讓露酒成為最具潛力的增量賽道。勁酒、毛鋪苦蕎在行業調整期的堅挺表現,印證了“健康屬性+傳播創新”的組合威力。茅臺不老酒、汾酒竹葉青、五糧液保健酒等頭部企業的布局,更凸顯了這一賽道的戰略價值——露酒的增長邏輯并非替代白酒,而是通過“健康賦能”開辟新的消費場景,吸引對高度酒敏感但有飲酒需求的群體。
二是個性化酒種依托“即時零售”快速起量。年輕化與即時零售的雙重加持,讓個性化酒種迎來爆發期。葡萄酒、精釀啤酒、果酒、黃酒等新酒飲品類通過短視頻傳播觸達年輕消費者,再借助即時零售實現“下單30分鐘送達”的體驗閉環,不少品牌僅用一兩年就實現銷售額過億。值得注意的是,低度白酒本質上屬于個性化酒種范疇,若脫離這一賽道的競爭邏輯,單純追求“降度”則難以形成優勢。
三是光瓶酒和小規格白酒瞄準“個人消費”藍海。隨著個人獨飲場景的興起,小規格白酒的需求逐漸釋放,但目前市場仍存在“品質信賴感弱”的痛點——消費者擔心“小瓶酒都是邊角料”,企業則舍不得將老酒用于小規格產品。若能解決這一矛盾,小規格白酒有望成為新的增長極:既能滿足年輕人“解解壓、嘗鮮體驗”的需求,也能適配商務差旅等輕量化場景,其核心突破點在于用高品質打破認知偏見。
對于“短視頻+即時零售”這種創新賽道,其實需要的是躬身入局的決心,大多數仍然當作廣告或渠道的延伸,蜻蜓點水般的嘗試不可能結出碩果,需要重金與重兵投入的積極探索。
結語:
通過楊光老師的講解,我們發現在消費大變遷的洪流中,中國酒業正經歷“舊共識破滅、新共識構建”的關鍵轉折。楊光的演講清晰勾勒出行業的破局路徑:慢變量的堅守是根基——品牌品質的價值從未褪色,“貯足陳釀,不賣新酒”的樸素邏輯,至今仍是茅臺等企業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碼;新增量的開拓是引擎——露酒的健康屬性、個性化酒種的場景適配、光瓶與小酒的便捷特性,共同構成了行業未來的增長版圖。
行業新周期的曙光,藏在對消費者的敬畏里,藏在對品質的堅守里,藏在對變化的擁抱里。讓產品品質更卓越,讓價格更實在,讓服務更暖心,讓渠道更高效,這既是新共識的核心,也是酒業永續發展的根本。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