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大美界》獨家專訪原創
作者 | 楊楊楊
郭樹忠教授的微信簽名是“外科醫生中的藝術家,藝術家中外科醫生,醫術=藝術。”
認識郭樹忠教授8年多了,這位長江學者、亞洲第一例(世界第二例)換臉手術主刀醫生、名滿醫學界的“中國器官再造第一人”、國際知名耳再造專家是一個閑不下來的人。
他曾在終南山租了一畝地,試圖做一個隱士,但在半山茅舍里讀《瓦爾登湖》的日子里,卻很難像那本書的作者梭羅一樣平靜。當時53歲的他總有一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感覺,最后還是放下鋤頭,又拿起了手術刀。
如今年過六旬的郭樹忠教授,每天6~7小時都在手術室度過,在做手術。
郭樹忠對《大美界》說:“將醫術與藝術完美結合,是我的畢生追求”。
1
30年“老公立”走向民營試驗田
1962年生的郭樹忠,1983年畢業于第四軍醫大學醫療系,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1995至1996年赴美國南加州大學等五所高校做訪問學者,1996至1997在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整形外科創面愈合實驗室做博士后。
他曾到美國留學,在其留學期間已經開始接觸顏面部復合組織異體移植術這個當時的新課題,回國后,他一直在致力于這個課題的研究。
2006年,時任西安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整形外科主任的郭樹忠,成功為一位30歲男性患者實施換臉手術的新聞震驚了整個中國醫學界,這是當時世界第二例,亞洲首例“換臉”手術。
郭樹忠在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整形歷任外科助教、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講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等職位,對人體體表器官修復與再造有著深入的研究和造詣。
郭樹忠研究創傷愈合機理修復方法多年,從耳、鼻、陰莖、陰道、手指等體表器官再造,到內鏡整形外科領域,都具有很高的造詣。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等。
對于郭樹忠來說,待的最久,感情最深的是西京醫院,在這里一晃就是33年。
2015年冬天接到了被免除西京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職務的通知,上級的這個決定,并非是因為他犯了任何政治、經濟、業務或者生活上的錯誤,理由很簡單:因為他擔任西京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已經16年,這太久了。
“當時毫無思想準備,感覺就像一位船長正駕駛著一條大船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時候,被趕下了駕駛臺,雖然仍在船上,但身份成了水手。”郭樹忠說。
做了30多年的“老公立”,研究了半輩子的醫療技術,深諳體制內的種種束縛,卸任西京醫院整形外科主任之后,從體制內走向體制外,郭樹忠輾轉不同的試驗田。
以前,公立醫院醫生是“看不上”民營醫院的,因為很多民營醫院的大夫不能做教學和研究,行業內地位低,只能靠做一些小手術賺點小錢。
![]()
郭教授說:“醫療行業有時候就像江湖。”
如今,一些民營醫院醫生的收入已經漸漸趕超了公立醫院的醫生,而且由于在體制外,少了許多瑣事和限制。很多醫療新技術出現了,民營醫院可以即買即用,公立醫院卻還要通過層層審批,效率太低。
現在很多公立醫院的醫生也在關注他們,想知道這里究竟怎么樣,一群名醫“冒險”跳出體制究竟是否值得。
相較公立醫院,醫生與醫院和科室的關系相對簡單,沒有政治學習或是其他雜事。科室與護理單元完全獨立,科主任權力有限,只是組織醫生一起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和教學,另外參與醫生學術方面的考核,對醫生的醫療安全進行監控。
醫生看門診、做手術完全由自己決定,沒有所謂三級檢診制度,沒有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這類職稱,只有主治醫師一個醫療頭銜,教學醫院有教授、副教授、講師或者助教頭銜,這些頭銜有助于贏得患者信任,但與醫療本身無關。
2
專注造耳四十年
郭樹忠說:“行醫40多年,孩子們重獲耳朵,便是我這身白衣最厚重的勛章。”
“上天疏忽了我的耳朵,但好在郭爺爺為我安上了。”“媽媽你看!新的!”重獲了新耳朵的孩子們都喜歡抱抱這位親和力百分百的郭爺爺。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對于小孩子們來說,為他們種耳朵的郭教授,就像他們的再生父母。
如今作為和睦家整形美容首席專家,郭樹忠每天都在與小孩們“打交道”。
“可能是因為我還不老,我的病人還需要我。”現在,郭樹忠接診的很多患者都是先天耳缺陷的孩子,他說自己每天最高興的事就是給孩子做手術,“回想我這一輩子,仿佛就是由無影燈亮起來又滅下去的無數個片段組成的,給這些段落配色的,就是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的小臉了。”
那些年齡小孩子的爸爸媽媽擔心說“將來有一天郭教授要不干了,我的孩子找不到像郭教授這樣的大夫”。
郭教授說:“醫生仍然是一個值得熱愛的職業,我得到的最大激勵不是經濟收入,也不是名聲,而是來自病人和病人家屬的那份信任。現在感覺身體很好,但是衰老時自然規律,也許過了若干年,我可能身體就沒有現在好,我也肯定要真正的退休了。但沒有關系,這套技術——我創造的技術,一定會傳到后面去。我在培養我們的學生們嘛。”
郭樹忠說他挑選學生一是要看天賦。“做耳朵還是比較難教難學的一個手術。全世界做的厲害的不超過10個。因為這個手術醫術,一半是藝術。這是一個非常講究塑形的手術。外形逼真,需要藝術方面的加持,這是需要天賦的。不是我們每個人拿個筆都可以畫出個像樣的畫來。”郭教授說。
第二個,即使有了天賦,也要經過嚴格的訓練,要帶花很長的時間來培養他們,才能夠逐漸地積累經驗,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郭樹忠教授說:“我做耳朵的效果遠超過了我的老師。我相信我的學生也會遠超過我。”
3
整形外科之兩翼
郭樹忠骨子里還是那個多年不離手術臺的大夫。他將專注力集中到了“耳朵”。一是為了集中精力,讓業務精益求精;二是做了多年的耳部整形,他找到了“藝術家的成就感”,真正熱愛上了這件事。
耳再造在五官整形項目中,被稱為難度最大的貴族手術,因為耳朵形狀最復雜,溝溝槽槽太多,只有少數醫生可以做好。
郭樹忠告訴《大美界》,耳再造手術要先從患者身上取出肋軟骨和皮膚,然后自己親手雕刻成耳朵的模樣。“耳再造是一項醫療技術,也像是一門雕刻藝術,每次做出一個耳朵,會有做出藝術品的感覺,很有成就感。”
但對郭樹忠來說,做醫生的成就感又遠不止于此,因為他每天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藝術品,而是活生生的人。
“一般的外科學都是按照解剖部位分的,心臟外科、腦外科,但是,整形外科不同,它是一個塑形的專業,不僅僅是要治療疾病,同時要改變人的形態。”郭樹忠說。
整形外科的治療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叫修復重建。沒有鼻子的造鼻子,沒耳朵的造耳朵,沒有生殖器的造生殖器,沒有手指頭造手指頭;還有一部分是美容外科,比方說雙眼皮、眼袋、隆鼻、隆胸、除皺這一類的手術。任何的醫生,外科醫生做手術都必須要有精湛的技術這叫醫術。
在郭樹忠看來,不論是修復重建手術,還是美容外科手術,實際上都是一個形態的重塑。
“整形外科,它是一門藝術。普通的藝術家,是用泥土和石塊進行雕塑呀,來做藝術品的處理。整形外科醫生,是對人體組織進行形體的重塑,需要精湛的技術。與此同時,醫美醫生需要非常好的美學素養,這包括了兩個方面,一個是審美的能力,一個是做藝術創作的能力,就像美術方面的能力一樣。”郭樹忠說。
所以,一臺好的整形外科手術,既有精湛的技術,又有很好的藝術素養。把兩個結合起來,才能得到一個非常好的效果,在工作過程中,需多積累,互相影響。
當醫術和藝術都能做到位了,才能成為一位真正好的整形外科醫生。
誰是你眼中的中國醫美泰斗?留言滴滴《大美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