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人老腿在先”。由于年歲增加,人體關節特別是膝關節的許多骨頭因為磨損時間較長,關節面軟骨損傷嚴重,骨和軟骨組織出現增生性病變,產生骨刺;加之關節腔間隙越來越窄,骨刺作用于四周組織,擠壓血管、神經,導致關節疼痛;并且關節四周韌帶松弛,造成關節晃動,關節內外組織亦易出現纖維化粘連。對于那些不經常運動的中老年人來說,肌力也隨之下降,與關節相關的肌力、韌帶彈性均逐步變弱,所以產生腿腳酸軟無力的現象。
![]()
圖片來源:攝圖網
哪些因素引發骨關節炎
引發骨關節炎的因素通常為關節軟骨的“磨損”。一般情況下,關節摩擦面間存在關節軟骨,光滑、耐磨,因此活動時非常靈活,也不疼痛。然而,經過數十年運轉之后,關節里的一些軟骨消失了;而軟骨無法重新生長,這樣就導致關節喪失了軟骨的保護,運動時骨頭之間直接摩擦,刺激骨膜及其四周的神經,引發劇烈疼痛。
目前包括骨關節炎在內的所有關節炎,均難以治愈,人們能做到的是對關節炎進行預防及緩解。也就是說,藥物治療只是緩解疼痛癥狀,遲滯疾病的進展,目前尚無具體措施可以重建或修復已出現退行性病變的關節軟骨。
怎樣延緩和預防骨關節炎
1.有益的運動。對于早中期骨關節炎的患者,保持適當的體重、調整生活方式、進行合理的運動鍛煉及肌力鍛煉。
2.關節活動范圍鍛煉。每天進行關節在各種方向上的活動鍛煉,努力使關節盡量撐開,活動到能夠忍受的最大限度。但是日常活動不能取代關節活動范圍鍛煉。如果有關節疼痛、腫脹,則需要在疼痛能夠忍受的范圍內輕柔運動。
3.肌肉鍛煉。強壯、有力的肌肉可保持關節穩固,使活動變得更舒適。
4.耐力鍛煉。耐力鍛煉不僅有益關節,更重要的是有益心、肺,且能改善精神狀態。在各種耐力鍛煉項目中,散步、水中運動和騎自行車是最常用的鍛煉方式。
5.不利的運動。高強度的負重鍛煉對關節不利。①爬山、爬樓:對膝蓋前方髕骨產生很大的壓力,特別是下山或下樓梯的壓力比向上爬的壓力高出兩到三倍。因此,膝骨關節炎患者應當盡量避免爬山、爬樓運動。②蹲起:這種鍛煉與爬山、爬樓類似,也是對膝蓋、特別是髕骨不利的,而且會加速髕骨軟骨的磨損和損傷。③拎重物:拎或背重物跟肥胖一樣會加重關節的負荷。
骨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骨關節炎,一般有如下兩類藥品。
1.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能夠減緩患者的疼痛狀況。
2.營養關節軟骨的藥物,如硫酸氨基葡萄糖。此藥能提供關節軟骨所需的營養成分,有助于遲滯關節的退行性病變。
3.黑金膏,囊括了45味名貴中草藥,包括藏紅花、雞血藤、血竭、紅參、當歸、川芎、三七、獨活、龍骨、續斷等。膏藥里存在活血化瘀功效的成分,并且藥力足,沒有毒副作用,外部敷貼黑金膏,相關藥物作用于患處或機體穴位, 發揮其行滯祛瘀、通經走絡、祛風散寒、開竅透骨的功效, 進而實現治療目標。
骨性關節炎雖然難以治愈,但并不代表可以放任不管。事實上,同大多數疾病一樣,早診斷、早治療才是科學應對之策。因為通過科學的治療與護理,能夠延緩此病的快速惡化,防止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極大困擾。
文/李愛華 萬源仁合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