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稀土斷供壓力下,美國財長徹底破防。
10月13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福克斯財經頻道的一檔訪談節目中發表聲明,內容令全美乃至全球為之震驚。
他放出狠話若中國不取消近期推出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規,美國不僅會實施反制,甚至可能將在美國的數十萬留學生驅逐出境。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金融與智識的基石
在被貼上“政治籌碼”的標簽之前,這群年輕人早已像毛細血管一樣,深度融入了美國經濟與科研體系的底層,他們是美國高等教育全球化戰略最豐碩的果實,也成了難以割舍的依賴。
先算一筆經濟賬,根據2024年的數據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數量約為27.7萬人,雖然相較于2019年峰值時的37萬人有所回落,但這依然是美國國際學生中規模最龐大的群體,他們帶來的是真金白銀。
![]()
對于許多美國大學,尤其是那些聲名顯赫的頂尖高校而言,中國學生繳納的高昂學費是財務報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收入來源。
他們的價值遠不止于此,在美國本土學生越來越傾向于金融、法律等行業的當下,是中國留學生填補了理工科領域(STEM)的巨大勞動力缺口。
![]()
他們構成了無數實驗室和前沿科研項目的中堅力量,日以繼夜地為美國的科技創新添磚加瓦,可以說從大學的實驗室到硅谷的科技公司,這批“智力貢獻者”的身影無處不在。
把這幾十萬人趕走,對美國意味著什么?絕不僅僅是損失一筆巨額學費那么簡單,這意味著動搖整個研究生態系統的根基,讓許多高精尖項目瞬間停擺。
這無異于一種瘋狂的“自殘”,也正因如此貝森特那句“簡單粗暴”的威脅,聽起來才充滿了自相矛盾的荒誕色彩。
![]()
從橋梁到棋子
貝森特石破天驚的威脅,本質是將一個由近三十萬個鮮活個體組成的龐大群體,徹底抽象化、工具化了。
那種“你不賣我稀土,我就動你的人”的邏輯,粗暴地將一個復雜的供應鏈技術問題,轉化為赤裸裸的人身威脅。
![]()
這是一次典型的情緒化“戰場轉移”,當在真正的核心戰場——稀土技術與產能上束手無策時,便試圖開辟一個看似能輕松拿捏的“軟柿子”戰場。
留學生們曾經被賦予的“文化橋梁”身份被瞬間撕碎,他們被簡化成了一個可以隨時犧牲的“棋子”,個人命運完全懸于中美在稀土資源上的博弈結果。
![]()
這種策略的冒險性顯而易見,它根本無法解決美國的燃眉之急,美國缺的不僅是稀土礦,更是加工和提純的核心技術。
即便把所有留學生都送上飛機,中國的技術優勢也不會因此消失分毫,此舉將嚴重損害美國的國際聲譽和引以為傲的教育軟實力。
![]()
一個連留學生人身權利都無法保障的國家,未來還如何吸引全球最頂尖的人才?
有趣的是貝森特在放出狠話后,又自己找補了一句,稱這些措施“不一定會實際使用”,這句補充說明恰恰暴露了內心的虛弱。
這更像是一種黔驢技窮式的恫嚇,一次毫無底氣的試探,而非一項經過深思熟慮的國策,它暴露了美方面對供應鏈劣勢時的策略貧乏與道德風險。
![]()
搖擺的國家焦慮癥
美國對中國留學生的政策,從來就不是一條直線,它像鐘擺一樣在歡迎和限制之間劇烈搖擺,而這搖擺的背后,正是美國國家戰略焦慮的直接投射。
留學生政策儼然已成為觀測美國如何應對自身優勢喪失的“晴雨表”。
回想特朗普執政時期,盡管貿易摩擦不斷,但在留學生問題上卻出人意料地采取了較為寬松的政策。
![]()
他曾不顧一些幕僚的反對,親自拍板發放大量簽證,認為接收中國優秀學生是美國文化交流的途徑,甚至是“國家榮耀”的體現。
然而時過境遷風向早已大變,就在今年5月國務卿魯比奧就已公開宣布,將“積極撤銷”部分中國學生的簽證。
![]()
如今財長貝森特更是將威脅直接升級到了整個群體,從“歡迎”到“驅逐”,這種180度的態度轉變,根源在于美國對全球競爭優勢流失的深層焦慮。
這種焦慮是矛盾的、左右互搏的,華盛頓既想打壓中國的產業崛起,切斷技術來源,又難以割舍與中國合作帶來的經濟利益和人才紅利,這種兩難心態,讓政策顯得格外混亂和情緒化。
![]()
當美國發現無論是在本土開采稀土,還是求助于盟友,都無法彌補在核心技術上的短板時,這種無力感便轉化為一種憤怒,一種需要找到宣泄口的沖動。
與此同時中國的反制卻顯得章法十足,除了稀土這張王牌,北京還在農產品采購、對美船只加收港口費用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
對比之下高下立判,一個習慣了用制裁掌控全球節奏的霸主,如今卻發現自己手中的牌越來越少,只能無奈地將矛頭對準留學生這樣的“軟目標”。
這本身就已是在硬實力博弈中陷入被動的最真實寫照。
![]()
![]()
![]()
![]()
結語
將數十萬年輕人的前途命運,當作與戰略礦產對賭的籌碼,這無疑是美國在戰略被動下的一次高風險賭博,這一舉動與其說是強硬,不如說是心虛,它清晰地揭示了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大潮中,昔日霸主內心的脆弱與迷茫。
這種行為不僅可能加速自身教育和科技優勢的流失,更是一種戰略短視。
在這場“誰更離不開誰”的深度較量中,決定最終勝負的永遠是那些不可替代的硬實力、堅韌的耐力以及清醒長遠的戰略定力,將人的價值隨意折現,用恫嚇來掩蓋自身的無力,終究換不來真正的安全與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