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互聯網上,流行著這么一句話:
小米最“硬核”的黑科技,不是澎湃OS,也不是智能座艙,而是它的法務部。。
對于小米這家公司,大炮談不上好感,也談不上反感,畢竟幾乎從未購買過什么像樣的小米產品。
至于網絡盛傳的“小米法務部硬核說”,之前只是道聽途說,而這一次,算是真正見識到了。
前幾天,成都發生了一起汽車事故,大嘴結合網絡視頻寫了一篇打不開的門,救不了的命!的文章。
文章重點討論了事故發生后各方救援的響應速度,尤其贊揚了現場熱心群眾冒著生命危險搶救車主的壯舉。
然而結果依然令人心痛——究其直接原因,是車輛在碰撞后車門如被焊死一般無法打開,導致外部救援無法及時展開。
而車門之所以打不開,又與一個備受爭議的設計缺陷有關:隱藏式門把手在斷電、電子鎖失靈的情況下,可能阻礙救援。
文中用大篇幅的內容介紹了汽車門鎖的結構,包括機械鎖與電子鎖的區別,也提及工信部對汽車門把手強制性國家標準的修訂稿。
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全文沒有提及事故車輛的具體品牌、型號,也未作任何指向性暗示。
但就是這樣一篇閱讀量不足兩千的文章,竟引來了小米法務部的關注,并向平臺發出投訴撤稿函。
![]()
![]()
投訴描述中,小米方面提出兩點主要理由:
一、成都公安已發布警情通報,認定駕駛員系酒后駕駛導致車輛碰撞,所謂“小米汽車自燃”屬惡意捏造;
二、文章在無事實依據、未了解事故全貌的情況下,惡意杜撰“小米汽車自燃、車門打不開”等內容,抹黑其產品質量、詆毀結構設計合理性,誤導公眾,對品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首先,大炮完全認同小米聲明的第一點:一切必須以警方通報為準。
可問題來了——我那篇文章里,何曾出現過“小米汽車自燃”這六個字?
其次,全文唯一提到“小米”二字的地方,只有一段陳述:
“今年3月,小米SU7高速碰撞事故中,其半隱藏式門把手沒有打開也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今年3月的那起事故,不少人都知道的,安徽高速小米SU7發生碰撞爆燃,造成三位女大學生不幸離世。
因為這起事件,小米創始人雷軍個人社交媒體還斷更了好久。
除了這一句話之外,全文再未出現“小米”二字,又何來“抹黑小米”之說?難不成,全世界出事故的車,都成了你們家的?
在昨天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雷軍發表演講時呼吁:
“企業應把資源和精力集中到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上,共同抵御網絡水軍、黑公關等亂象……”
大炮在此鄭重聲明:咱既不是水軍,也不是黑公關,只是就事論事:車撞了,門能不能打開?電池到底安不安全?
再次強調,這是對所有新能源汽車的普遍性質疑,小米,請勿對號入座。
遙想當年,小米公司成立時就是靠“發燒友文化”起家的,論壇里粉絲吵翻天,雷軍親自下場回復,一句“不服跑個分”火遍全網。
那時候,用戶敢罵,公司敢接,反而攢下了一大批死忠粉。
可如今呢?公司做大了,船變重了,風浪稍大一點,第一反應不是穩舵前行,而是——開炮。
而且不是精準打擊,更像是全網火力覆蓋。
一邊喊著“用戶共創”,一邊卻試圖捂住用戶的嘴。前腳說“歡迎大家提意見”,后腳就發投訴函、律師函。
這場景,就像請人吃滿漢全席,桌上卻貼著一張紙條:“吃可以,但不準評價咸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