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的抗癌明星交流會現場,66歲的朱師傅正和老伙計們說笑。他身形挺拔,步伐穩健,若不是胸前掛著“抗癌6年”的紀念章,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一位曾被判定“最多活6個月”的胰尾癌多發轉移患者。從2019年浙江醫院“預后不佳”的宣判,到如今“每天工作10小時、開分公司”的充實,他用自己的經歷證明:胰腺癌的絕境中,或許藏著另一條生路。
![]()
“最多6個月”:晴天霹靂的診斷
2019年6月,60歲的朱師傅像往常一樣在家干活,突然一陣頭暈,直接昏倒在地。家人撥打120送醫后,浙江省第二人民醫院的檢查結果如重錘砸下:胰尾癌,且已多發轉移,腫瘤包裹血管,無法手術。
“我當時躺在病床上,副院長直接說:‘運氣好能撐6個月,差一點3個月。’”朱師傅回憶,那會兒他連呼吸都帶著恐慌。即便后續做了10期化療,腫瘤稍有縮小,但醫生的結論依然殘酷:“轉移灶太多,手術切不掉,靶向藥也沒用。”
![]()
手術臺上的“生死賭局”
為了抓住最后的機會,2019年11月26日,朱師傅轉院至上海腫瘤醫院。手術前,院長的一番話讓他至今難忘:“這場手術有三種可能——9個小時切下來;打開又合上,切不了;最壞的情況,你下不了手術臺。如果下午2點我沒出來,就讓家屬進來。”
幸運的是,9個小時的手術成功了。雖然胰腺病灶縮小到“豆子大小”,但朱師傅的身體卻垮了:血小板驟降,體質變差,體重從140斤掉到98斤;更棘手的是結腸轉移導致腸粘連,他連飯都吃不下。“化療后吐得厲害,喝口水都反胃,整個人瘦得脫相。”
中藥續命:從“吃不下飯”到“日行2萬步”
走投無路時,朋友推薦了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的袁希福院長。2020年7月15日,朱師傅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吃中藥。
![]()
“最開始沒抱太大希望,就想著能讓我吃下飯就行。”朱師傅說,沒想到服藥1個月后,他的食欲慢慢恢復,能喝下半碗粥;3個月后,體重漲回110斤,腸粘連的癥狀也減輕了;半年后,他竟能正常吃飯,還能去公園散步。
此后6年,朱師傅堅持定期調方。2024年6月參加“希福中醫第六屆抗癌明星·龍年中國行”杭州站時,他笑著和袁院長說:“現在我每天工作10小時,開了好幾家分公司,走2萬步都不累!疫情期間陽了三次,每次早上發燒下午就好,4年沒感冒過。”
6年穩渡:他的“抗癌秘訣”很簡單
如今的朱師傅,生活早已回歸正軌:早上打太極,上午處理公司事務,下午和老友喝茶,晚上陪家人散步。“生意忙歸忙,但中藥我一天沒停過。”他指著包里的中藥顆粒說,“袁院長說這是‘扶正氣’,我信他。”
回顧6年抗癌路,朱師傅最想對病友說:“別輕易放棄。西醫有西醫的局限,中醫有中醫的長處。我這條命,是手術和中藥一起‘搶’回來的。”
![]()
從“最多活6個月”到“正常工作6年”,朱師傅的經歷沒有驚心動魄的“治愈神話”,卻真實得讓人安心——它證明:胰腺癌的絕境中,科學治療與中醫藥調理的結合,或許能創造屬于自己的“生存奇跡”。這條路需要勇氣,更需要信任:信任醫學的專業,也信任生命的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