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常說 “一日之計在于晨”,可對咱們帶娃的家長來說,這個“晨”反倒更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
“快起!再晚幼兒園飯都涼了”,娃卻裹著被子跟你 “拉鋸”;
“穿個鞋磨 5 分鐘,你是在跟鞋帶談心嗎”;
“次次都是倒數第一個進班,老師又該找我談話了!”......
這種場景是不是每天都在上演?早上這一鬧,估計孩子和家長都沒好心情了。
其實早上真不用 “硬話” 戳他,沒效果不說,本來精神抖擻的心情也疲憊了。相反你用 “軟話” 哄,他反而會給你驚喜。
![]()
我們如果學會這“3個不”,多說幾句 “軟話”,比催 10 句 “快點” 都管用,還能讓娃能量爆棚一整天。
1 . 不“催促”
好多家長早上一開口,先把 “遲到”“快點” 掛嘴邊。可你想啊,他剛從夢里醒過來,腦子還懵著,你跟機關槍似的催 “再不起真來不及了”,他聽著不是 “提醒”,是 “壓力”。越急越慌,越慌越慢,最后還得跟你鬧脾氣。
你如果換個招兒呢,比如說“寶貝,你昨天做了什么美夢啊?”“你猜猜我剛才給你做了什么好吃的?”。
你用這些當 “引子”,比提 “遲到” 管用多了。為啥?
你想啊,要是有人天天跟你說 “快干活!別偷懶”,你也煩;
可要是有人跟你說 “昨天你說的那部連續劇,今天更新了”,你是不是立馬有精神了?
孩子也一樣,輕松的話題能讓他從 “睡懵狀態” 慢慢醒過來,心情順了,做事自然不磨蹭。
2 . 不“命令”
前幾天在小區碰到個奶奶,跟我吐槽 “現在的娃難帶,穿個衣服都要挑,我說穿藍的,他偏要穿紅的,最后還得我硬給他套上”。其實也別怪他 “挑”,孩子打小就有 “自己拿主意” 的欲望,你越替他安排得明明白白,他反而越跟你 “擰著來”。
有人可能會說 “給選擇不就是讓孩子‘拿捏’咱嗎?萬一他兩個都不選咋辦?”其實我們給的是 “有限選擇”,不是 “隨便選”。
![]()
比如別問 “你想穿啥”,而是給兩個 “都合適” 的選項,既不讓他犯選擇困難,又能讓他覺得 “這事我說了算”。從心理學的江都來講,說白了就是 “孩子想自己做主,你滿足他這點,他做事才會有勁兒”。
他會覺得 “這是我選的”,就會主動把事做好,不用你催。
3 . 不“否定”
帶過娃的都知道,娃早上動作慢太正常了:
系鞋帶能把繩子繞成 “毛線球”;
穿襪子能把腳后跟穿到前面;
扣扣子能扣錯三個,這些都是家常便飯。
這時候咱要是忍不住說“你怎么這么笨”“連這個都做不好”,那可就糟了。他的小腦袋里會記著 “我不行”,下次再做這事,要么不敢嘗試,要么故意磨蹭,生怕再被罵。
![]()
我們如果改改說法,“我發現你今天自己系鞋帶比昨天快多啦!”“今天好快,我相信你肯定是到學校最早的前幾名”。
別小看 “肯定” 這倆字,它對孩子來說就像小太陽,能暖到心里去;
可 “否定” 的話,就像冷水,一潑就把孩子的那股勁兒全澆滅了。
夸孩子也得 “具體”,別光說 “你真棒”,要夸到點子上。比如:
“你今天自己把拉鏈拉到頂了,昨天還需要媽媽幫呢”“你穿襪子沒穿反,比昨天進步啦”。
這些小細節,孩子能記住,還會覺得 “媽媽在認真看我做事,我得做得更好”。慢慢的就會越來越自信,早上做事也越來越主動,不用你再跟著著急。
![]()
辣媽語錄:
其實咱們當家長的,誰想跟孩子 “早上打仗” 啊?無非是怕娃遲到、怕娃耽誤事,更怕娃養成磨蹭的習慣。可是你跟他說的每句話,都像一顆小種子:
說得不好,長出來全是抵觸;
說得好,長出來全是動力。
誰不想帶著好心情去上班,讓孩子也每天開開心心、自信滿滿的呢?所以清晨的這幾句 “軟話”,就是給娃最好的 “晨起禮物”你說對嗎?
你早上都喜歡說那幾句叫娃起床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