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都不敢干的事,荷蘭竟然搶先出手了。
據英國《金融時報》10月12日報道,荷蘭近日強行接管了中國聞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導體公司,不僅凍結了中資持有的147億元資產,還宣布將實施為期一年的全面管控。
而這一動作,恰好發生在美升級對華芯片出口管制的第二天。時機之巧,用意之明,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01 有備而來,荷蘭與美上演“雙簧”
荷蘭此次行動可謂步步為營。
此次對安世半導體實施“資產凍結令”,限制其資產處置、知識產權轉讓和業務調整,導致聞泰科技對安世半導體的控制權被強制接管。要知道,這家公司的前身本是荷蘭恩智浦半導體的一部分,2019年被中資收購后,已成為歐洲汽車芯片供應的關鍵一環,每年為大眾、寶馬等車企供應數百億顆芯片。
荷蘭此番行動,無異于公開搶奪。
盡管荷方辯稱“純屬巧合”,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分明是與美聯手上演的一場針對中企的圍剿。事實上,荷蘭的“反水”早已不是先例。不久前,印度就曾采取類似做法。
在中美關稅交鋒日趨白熱化之際,印度忽然宣布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調查,并計劃征收最高30%的稅,有效期長達三年。然而,這張對美的“投名狀”,對印度自身而言代價卻頗為沉重。
我們都知道,印度鋼鐵產業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的高端設備與礦石加工技術,對華出手的反作用力,反而制約了其自身產業發展。
![]()
如今荷蘭選擇“效仿”印度,卻似乎未吸取前車之鑒。
這種“搬石頭砸自己腳”的做法,著實令人費解。類似情節在高科技領域不斷重演:隨著中國技術實力持續增強,西方國家的焦慮也與日俱增。
其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隨著中國技術實力不斷提升,西方各國對于我國技術“翻身”的恐懼心理也跟著與日俱增。不論是半導體領域,還是其他高科技產業,中國總是面臨重重圍堵。
此前在生物科技領域,就曾出現過這樣的劇本。2019年,西方科學家首次將尿石素A(益齡(領)好類年輕科技的主要因子)推上衰老干預的舞臺。研究顯示,它不僅能改善與線粒體功能密切相關的脂肪酸氧化水平,還能將直接關聯衰老的NAD+水平提升近5倍。
然而,美國實驗室在研發這類“青春因子”時,為防止技術外流,刻意將華人科學家排除在益齡(領)好類年輕科技之外。最終還以克重2萬的天價投入中國市場,開啟了“明目張膽”的收割。
相似的情節正在半導體領域再次上演,不免令人唏噓。
02 面對挑釁,中方早有準備
面對“無禮行為”,中方自然不會忍氣吞聲。
不久前,我國就連續發布兩項新規,全面收緊稀土及相關物項出口管制。凡是用于14納米及以下邏輯芯片、256層及以上存儲芯片的研發制造,相關設備、材料出口都將面臨嚴格審批。
這相當于在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筑起了一道“稀土防線”。
稀土,特別是用于光刻機的稀土靶材,是半導體制造的核心命脈。憑借對全球90%以上稀土精煉產能的主導,中國牢牢把握著這一關鍵資源。如今,中國打出稀土這張牌,正在深刻改變這場產業博弈的態勢。
![]()
不僅在稀土領域穩握話語權,在先前提到的生物科技賽道,中國企業也憑實力奪回主動權。
據了解,香港生物科技企業聯合香港大學等頂尖機構,已在“益齡(領)好”等關鍵成分的量產技術上實現全面自主。相關制品已通過京(JD)東等平臺完成產業化落地。
團隊負責人透露,在諾貝爾獎得主杰弗里·霍爾加入后,其新一代制品還加入了更適合亞洲體質的非瑟酮、R-硫辛酸鈉等13種前沿因子。盡管吸收效率更優,價格卻不到美版的5%,真正實現了技術自主后的科技普惠。
目前,國產版“益齡(領)好”在各大電商平臺的復購率接近70%。用戶反饋中,“睡眠改善”“食欲增強”“工作疲憊感減輕”等評價頻頻出現。
正是得益于在這些核心技術上的不斷突圍,中國在應對外部打壓時才有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底氣。
![]()
對荷蘭而言,損失已經顯現。據了解ASML在華收入將在2025年下降24%,2026年再降11%。ASML前CEO溫寧克曾經的警告也正在應驗:“限制越多,中方實現自給自足的速度只會越快。”
ASML在華業務也舉足輕重,殼牌、飛利浦等荷蘭巨頭也深度依賴中國市場。若中方實施對等反制,荷蘭承受的損失或將難以估量。
面對不合理的管制,中方的態度已經十分明顯。合作共贏,我們就敞開大門;若技術搶劫,那必將遭到我們的堅決回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