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截至9月底,邢臺大峽谷接待游客數量同比增長40%,成為越來越多游客親近自然、挑戰自我的新選擇
“牽手”京企,深山景區實現破圈生長
![]()
近日,游客在邢臺大峽谷景區游玩。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一家藏于深山的景區,如何打破“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困境,實現破圈生長?
自去年起,邢臺大峽谷引進北京投資商,深挖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持續推動戶外探險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兼具新場景、新玩法的戶外旅游項目。今年截至9月底,該景區接待游客數量同比增長40%,成為越來越多游客親近自然、挑戰自我的新選擇。
![]()
9月15日,在邢臺大峽谷景區,游客穿戴專業攀巖裝備在體驗飛拉達項目。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
深挖資源優勢
聯手打造戶外探險樂園
9月24日上午,邢臺大峽谷景區陡峭巖壁上,一排排飛拉達索道一字排開,不少游客正緊抓扶手、腳踩踏板,變身“峭壁行者”,一步步向著崖壁上方攀爬。
這個受游客青睞的飛拉達項目,于今年8月開始運營,由大峽谷景區與北京韶夏文創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短短一個多月,該項目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為這座藏在深山里的景區帶來了不少人氣。
“飛拉達”譯自意大利語,本意是巖壁探險或鐵道式攀登。不同于專業攀巖需要過硬技巧,它通過在山體巖壁上搭建固定的鋼扶手、腳踏、生命鋼纜等攀登設施,讓沒有攀巖基礎的普通人,也能安全地在陡峭崖壁上體驗探險的樂趣。
邢臺大峽谷能夠引入飛拉達項目,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
這里坐擁上萬畝原始次生林,龍門峽、燕尾峽等24條幽深狹長的峽谷如同大地的裂縫,蜿蜒在群山之間。獨特的嶂石巖地貌搭配赤紅色砂巖,讓每一處崖壁都兼具險峻與美感。這里有“世界奇峽”之美譽,是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然而,優質的生態資源未能充分轉化為旅游吸引力。“以前游客來景區,大多是沿著步道爬爬山,拍幾張照片就走了。”景區負責人宋育增說,如何打破只能看、不能玩的傳統山水觀光游模式,讓游客留下來、玩得盡興,是景區亟待破解的難題。
就在大峽谷景區尋求轉型的同時,今年50歲的北京韶夏文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海斌,正在尋找合適場地落地戶外項目,卻始終未遇到“一眼心動”的地方。
“這些年,都市人生活壓力大、節奏快,總想找地方放松身心、挑戰自我,戶外探險運動的熱度一年比一年高。”馬海斌說,正因如此,他從兩年前便開始前往河南、貴陽等地考察,直到去年冬天來到邢臺大峽谷。
“這里的奇峽、險峰,完全滿足飛拉達項目對場地的核心要求。”馬海斌格外看好景區“一線天”景點的地形。多數飛拉達項目僅依托一面或兩面山體建設,游客攀爬時視野相對單一。而“一線天”四面環山,人站在崖壁上,360度都能觀賞峽谷風光。這種地形在全國都少見,能給游客更強的沉浸感。
更讓馬海斌滿意的是峽谷的氣候條件。夏天爬戶外項目,最怕太陽直曬,容易中暑。但這里植被密、峽谷深,常年保持清涼,體驗感特別好。他當即決定:“就選這里了!”
去年冬天,馬海斌帶領團隊扎根峽谷,全力推進飛拉達項目建設。線路怎么設計才能既保留“險”的刺激,又確保絕對安全?安全設施的承重能力要達到多少才能應對不同體重的游客?每一個細節,他們都反復打磨、多次測試。
“比如扶手的間距,我們調整了十幾次,既要讓小孩能抓穩,又要讓成年人爬著不費勁;生命鋼纜更是選了行業里最粗的,還加了雙重保險。”馬海斌說,做戶外項目,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只有讓游客放心,他們才能真正享受探險的樂趣。
如今,其他戶外項目也在加速上新。從飛拉達項目出發,往峽谷深處再走1公里,兩條銀白色的鋼絲纜繩已經穩穩架在山間,這是正在建設的空中自行車項目,游客坐在特制的自行車上,雙腳踩著踏板,就能在高空穿越峽谷。
“設備已經安裝好了,正在做最后的安全測試。”馬海斌說,還有高空滑索、步步驚心橋、高空魔塔3個項目也在抓緊施工,很快能和游客見面。
隨著這些項目陸續投用,邢臺大峽谷將不再只是一個看風景的地方,更成為一個能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戶外樂趣的探險樂園。
豐富體驗業態
煥發景區發展新活力
北京投資商帶來的,不僅是一個個戶外項目,更有先進的運營理念與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洞察。
“小寶,真棒!抓穩一個手攀架,咱們就快到啦……”9月21日,來自邢臺市威縣的游客張馳,特意帶著10歲的孩子來這里挑戰飛拉達。攀爬過程中,父子倆相互鼓勁,一步步向上挪動,配合十分默契。
這是景區專為親子群體設計的特惠線,全長288米,整體坡度較為平緩,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時兼顧趣味性,非常適合大人小孩共同參與挑戰。“親子線路人氣很高,目前超半數體驗者都是奔著這條線來的。”馬海斌說。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攀爬,張馳父子順利完成挑戰。在崖下的項目標識牌前,兩人并肩站立,豎起大拇指,定格下這個難忘瞬間。
“腳下萬丈懸崖,放眼無盡風光,看著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而峭壁一點點被甩在身后,心中燃起滿滿的自信。”張馳說,孩子在過程中多次說害怕,卻每次都咬牙堅持,這不僅鍛煉了身體協調性,還讓他明白了堅持就能成功的道理。
要留住游客,就得讓不同群體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玩法。除親子特惠線外,景區還根據不同人群需求,開發了溜索體驗線與天梯挑戰線。溜索體驗線主打“速度與激情”,游客系上安全繩,從幾十米高的崖壁上滑到對面山體,體驗“飛”過峽谷的快感;天梯挑戰線難度最高,部分路段近乎垂直地面,適合追求極限體驗的年輕人。3條線路覆蓋不同群體,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來。
進一步提升吸引力,景區圍繞“多元游玩”目標,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特色配套景點與設施。剛投入運行的云上電梯,讓游客在平穩上升的過程中,將大峽谷連綿起伏的山巒、層林盡染的風光盡收眼底,沉浸式感受自然之壯闊;“綠野仙蹤”步道宛如藏在山間的童話秘境,小葉扶芳藤交織纏繞,形成天然的綠色拱廊,游客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在景區山腰處,一棟棟高低錯落的石頭房古樸清幽,院里種著當地常見的果樹,盡顯太行風情;室內裝修現代舒適,空調、熱水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這是由當地民房改造而成的盤頂民宿,目前已進入試營業。
“我們計劃把民宿和飛拉達、空中自行車等項目結合起來,推出‘住宿+項目體驗’優惠套餐,讓游客既能玩得盡興,又能住得舒服,深度感受大峽谷的魅力。”宋育增說。
景區的熱鬧,也帶動了周邊餐飲等配套產業的發展。在景區山腳下,農家土菜館、太行特產店等店鋪一字排開,煙火氣十足。走進一家土菜館,大鍋菜的香氣撲面而來,老板娘李愛玲正忙著給客人端菜。
“以前景區游客少,店里一天也就幾桌客人。現在不一樣了,從早到晚都有客人。”李愛玲笑著說,客人很多來自北京、山西,他們特別喜歡當地的大鍋菜、手搟面,還有用山里野菜做的菜餅。
39歲的陳燕芬是信都區路羅鎮賀家坪村人,此前靠種幾畝玉米、花生維持生計,一年忙下來純收入才1萬多元。去年冬天,飛拉達項目招聘工作人員,陳燕芬順利成為一名安全保障員,每天負責檢查安全設備、引導游客系好安全繩,每月能拿到4500元工資。“在家門口上班,既能照顧老人,還能給孩子掙學費,心里特別踏實。”陳燕芬笑得合不攏嘴。
除安全保障人員外,景區還設置了線路維護、游客引導、保潔等崗位,優先招聘本地村民,讓村民們守著大山富了口袋,共享景區發展紅利。
宋育增說,未來,景區還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更多的戶外運動體驗項目,培育體育旅游新業態,把邢臺大峽谷的招牌擦得更亮。(河北日報記者 呂若汐 賈楠)
黃驊融媒
來源:河北日報
![]()
![]()
編輯:趙浩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