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方對美連開兩槍,美國的航運產業還活得下去嗎?為什么說美國一定比我們更扛不住呢?
![]()
?——【·美國拿301調查捅向中國造船業·】——?
10月9號這天,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打破了平靜。該機構借著所謂的“301調查”名義,把矛頭精準對準了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三大領域,一套限制措施說落地就落地。
![]()
美國的算盤打得叮當響。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剛公布的數據擺在那,截至2025年6月底,“十四五”期間中國造船業拿下了全球64.2%的新船訂單,造船完工量占比更是達到51.7%,這兩項核心指標連續十余年穩居世界第一。
![]()
更關鍵的是,中國遠洋船隊掌控著跨太平洋航線的大量運力,南海航運通道的物流主導權牢牢在手。美國顯然眼饞這塊肥肉。他們想通過限制措施卡斷中國造船業的發展脈絡,再借機搶占南海航運通道的主導權,讓美國貨船取而代之。
![]()
這種把產業當武器的玩法,根本不是正常商業競爭。美方的單邊主義行徑,直接踩破了國際法和世貿組織規則的紅線。
?——【·中方回擊·】——?
忍耐了整整五天,中方的回擊在10月14號正式落地。商務部當天發布的公告擲地有聲,韓華海洋株式會社的5家美國相關子公司被列入反制清單。
![]()
這5家公司可不是無辜者。這家費城造船廠,去年剛被韓華集團以1億美元收購,立馬就成了美國“讓造船業再次偉大”計劃的核心據點。
![]()
該船廠不僅接下美國海事局5艘安全任務船的訂單,還在給美國海軍做艦艇維修保養。韓華集團甚至承諾要追加50億美元投資,副會長金東官直言要做美國造船業的“可靠伙伴”。
![]()
更過分的是,韓華海洋今年5月剛宣布退出中國合資企業,轉頭就協助美國搞針對中國的調查。依據《反外國制裁法》,中方果斷出手。
從14號起,中國境內所有組織和個人都不能再跟這5家公司有任何交易合作。這條禁令等于直接凍結了它們的中國市場通道,韓華集團的對華布局瞬間崩塌。
?——【·中美船舶開啟“相互征費”模式·】——?
收拾完幫兇,中方的目光立刻鎖定了美國正主。幾乎在凍結交易的同一時刻,交通運輸部的反制措施同步生效,對美船舶的特別港務費正式開收。
![]()
這招完全是對等回擊。美國早在4月就定下規矩,10月14號起對中國造、中國運營的船舶加收港口費,一艘10萬噸級貨輪單次停靠就要多交數百萬美元。中方直接亮出《國際海運條例》,把收費對象明確劃定:美國企業擁有的船舶、持股25%以上的合資船舶、美國建造或掛美旗的船舶全在列。
![]()
收費標準藏著硬氣。目前按每凈噸400元人民幣征收,2026年起還要分階段漲價到每凈噸1120元。彭博社算了筆賬,一艘巨型油輪每次停靠中國港口,光這筆費用就得掏620萬美元。更關鍵的是,同一船舶一年最多收5次費,多掛靠港口也只在首港交錢,規則清晰且不留情面。
?——【·反制背后藏著的三重深意·】——?
這場反制絕非一時沖動,每一步都踩在要害上。對韓華子公司的制裁,直接擊中了美國造船業的“外援命脈”。費城造船廠的50億美元投資還沒落地,就先丟了中國市場,韓國慶熙大學教授都坦言這是“雙重打擊”,既卡了美國的造船計劃,又盯住了韓華依賴的中國稀土供應。
![]()
征費措施更是精準打擊美國痛點。美國港口本來就依賴亞洲貨物,現在船公司要么承擔高額費用,要么繞開中國港口。這不僅會推高美國國內通脹,還會削弱美港口的國際競爭力。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早把話說透,美方做法損人不利己,連美國產業界都在反對。
![]()
中方的態度一直很明確。從10月3號美方公布收費細則,到14號中方出手,這五天里中方始終保持磋商溝通,但美方態度消極。
?——【·結語·】——?
現在反制措施落地,中方依然敞開談判大門,但也亮明底線:打,奉陪到底。這場博弈里,中國用合法合規的手段證明,任何損害中國利益的行為,都必然付出代價。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