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河南醫療,一定要關注本號
長年無休,每篇都是精選
“微信公眾號金水路7號站”
2025年特別關注欄目第288期:
看了這個新聞,我是哭笑不得。
據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消息,北京語言大學中美國際健康學院正式獲批。
相關信息顯示,該學院本科學歷教育開設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設語言病理學、應用心理專業;外國碩士學位教育開展工商管理專業相關教學;外國博士學位教育則開設視光學專業,均于2026年開始招生。
今年7月,該校教務處公示2025年度擬預申報本科專業,包括生物醫藥數據科學、眼視光學、老年醫學與健康、康復工程等多個醫學相關專業。
![]()
![]()
我不用腳底板,我用汗毛想想也知道以語言命名的這所大學在醫學上根本沒優勢。
事實上,不要說語言大學,就是清華大學辦醫學,辦了二十年,也只是B類,何況其他學校?
對于各種大學紛紛上馬醫學院這個亂象,有院士已經公開提出批評。當然,他只看到了亂象背后的質量問題,沒看到紛紛上馬醫學教育后的人員飽和問題。
經歷多輪擴張后,中國的醫院規模、硬件、床位數已經遠遠超過社會需求,以美國英國為例,他們的千人床位數是2.6和2.8,中國的是多少?多的地方達到了8.9,平均也在7左右。而且這還是住院率突破20%的情況下。如果住院率回到正常的14%會是什么結果?
疫情幾年,也是一種淘汰,不少長期病號死亡,也對醫院業務帶來沖擊。
醫保收緊,DRG付費,大醫院擴張乏力。
新技術的使用,也會減少對人力的依賴,更多的患者不需要住院。
前兩天本號就提醒,無論是中國城市還是中國醫院都進入了存量時代,這種情況下,醫院對人才的需求和容納也會降低,而且醫學不同于其他行業,它的職業生命非常長,比普通行業長15年。
這種情況下,原來的醫學院擴張,沒有醫學院的985和211通過合并衛校、新建等方式組建醫學院,師范、語言類學校都擠進這個賽道,畢業數量之大,超出需求,很容易預測幾年后的結果!
這和幾年前各個高校都開設了法學、計算機等專業類似,結果,直接導致這兩個專業成了天坑。
各個高校根本不講自己的優勢,不考慮教學質量,什么熱上馬什么專業,隨便弄幾個老師就開課,教育部也是腦子有問題,大量的批。各種民辦醫學院如雨后春筍,而且招生規模大,錄取分數低。
結果就是教學質量沒保證,學生就業兩茫茫。
現在,臨床醫學的本科生想去縣醫院普遍需要托關系花錢了,研究生已經很普遍,媒體已經關注到,今年醫學院錄取的考生排名大幅度下滑……
過去是窮學醫,因為不會失業,現在窮人家的孩子不敢學醫。
醫學距離成為天坑專業,還有多遠?
鏈接:閱讀量超過5000的文章
10月
9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