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角落,總有這樣一些身影:他們居無定所、風餐露宿,以拾荒為生,游離于社會的邊緣。他們的生存狀況,是衡量一個社會溫度與底線的特殊刻度。近日,一場始于精準摸排、成于數據賦能的暖心救助,為我們詮釋了何為“應保盡保、一個不漏”的民生擔當。
![]()
摸排發現: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今年5月,辛莊鎮民政部門開展了針對困難群體的“應保盡保”常態化摸排工作。工作人員的腳步深入街頭巷尾,目光關注著每一個可能需要幫助的人。正是在這樣細致入微的排查中發現,應當享受高齡津貼的白石夼村村民步俊庭老人未在村內居住,村民反映該老人未婚無子、孑然一身,基本排除跟隨他人異地養老的可能。本著“不漏一人、不差一分”的原則,鎮民政崗工作人員協同村兩委幾經周折查到老人常年流浪于蓬萊區,依靠拾取廢品勉強維持生計,生活極度困頓且缺乏穩定性。得知情況后,民政工作人員沒有絲毫遲疑,當即行動,于5月7日將步老先生從漂泊之地接回,并暫時妥善安置于條件良好的濱海老年公寓,為其提供了一個遮風避雨、溫飽無憂的臨時港灣。這一步,是救助工作的起點,更是社會責任感的直接體現。
精準認定:大數據賦能“政策找人”
暫時的安置解決了燃眉之急,但長遠的保障更需要政策的支撐。傳統的救助模式可能依賴于個人申請,但對于像步老先生這樣信息閉塞、甚至可能不了解政策的群體,容易形成保障的“盲區”。如今,情況已然不同,辛莊鎮民政部門在完成初步安置后,隨即通過“大數據核查”這一現代化手段對其身份和條件進行精準比對與分析。系統反饋的結果顯示,步俊庭老人情況完全符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的各項條件: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義務人。這標志著救助工作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成功轉變。技術的力量確保了社會救助的公平、高效和全覆蓋,讓惠民政策能夠精準鎖定最需要幫助的人,真正實現了“應保盡保”的承諾。
長遠保障:從臨時庇護到安心終老
基于大數據核查的權威結果,辛莊鎮民政部門迅速做出決定:擬為步俊庭老人辦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這意味著他將從臨時性的安置轉為享受國家長期的、制度性的保障。集中供養不僅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均衡的營養膳食,更包括了日常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務,旨在徹底終結其顛沛流離之苦,讓他能夠有尊嚴、有保障地安度晚年。
步俊庭老人的命運轉變,是一個生動的縮影。它彰顯了國家社會保障體系托底功能的堅實有力,展現了民政工作者“民政愛民、民政為民”的職業情懷,也體現了科技賦能下社會治理效能的顯著提升。這場溫暖的救助行動深刻地告訴我們:“應保盡保”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項需要主動作為、精準施策、充滿溫度的系統工程。它要求我們必須將目光投向那些最沉默、最無助的群體,用行動告訴他們:無論你在何處,國家與社會都不會將你遺忘,歸途終有燈,晚晴亦溫暖。
來源:今日招遠 記者:劉萍萍
看更多招遠事
文末可以寫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