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暮色為北京石景山首鋼園披上朦朧外衣,那座曾見證中國工業輝煌的三高爐,突然被璀璨燈光點亮。悠揚的交響樂從高爐內部緩緩流淌,與遠處西山的輪廓、永定河的波光交相輝映,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就此展開 —— 這是 2025 年 10 月 11 日晚,第五屆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節開幕式上震撼人心的一幕。五年來,從首屆文化節的初露鋒芒到如今成為北京文化版圖上的 “金名片”,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正以獨特的姿態,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與時代活力,而這場在首鋼高爐中上演的音樂會,正是這條文化帶五年蝶變的生動縮影。
![]()
提及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很多人會首先想到它承載的厚重歷史。作為北京的 “母親河”,永定河孕育了北京早期文明,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到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從潭柘寺、戒臺寺到妙峰山廟會,這條文化帶串聯起了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與八百多年的建都史。而首鋼園,則是近代以來北京工業文明的標志性符號,三高爐作為首鋼的核心設施,曾見證過鋼鐵洪流的澎湃,也經歷過產業轉型的陣痛。當西山永定河的歷史文脈與首鋼的工業遺產相遇,碰撞出的不僅是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震撼,更是一場關于 “傳承與創新” 的深度思考。
![]()
本屆文化節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市文物局、石景山區委區政府等單位聯合承辦,延續了以往 “以文化為紐帶,以傳承為核心” 的理念,同時創新性地采用 “1+1+1” 推介模式 —— 一場高規格開幕式、四項重點活動、多項主題配套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展現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五年來在文化傳承、生態建設、產業培育和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建設成果。而開幕式上的高爐音樂會,無疑是整個文化節的 “重頭戲”,它打破了傳統音樂會的場地限制,將工業遺址與藝術表演完美融合,讓觀眾在斑駁的高爐內壁下,感受文化與歷史的溫度。
![]()
音樂會開場,一段由小提琴獨奏演繹的《永定河隨想曲》緩緩響起。演奏家的指尖在琴弦上跳躍,旋律時而如永定河河水般平緩流淌,時而如西山山巒般跌宕起伏,配合著高爐內部投射的動態影像 —— 從永定河的四季變遷到西山的層林盡染,從首鋼高爐的煉鋼場景到如今文化園區的熱鬧景象,光影與音樂交織,仿佛將觀眾帶入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不少觀眾在現場感慨:“以前只知道首鋼園是網紅打卡地,今天在高爐里聽音樂會,才真正感受到這里的文化內涵。原來工業遺產也能這么有藝術氣息,這就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魅力吧!”
![]()
除了小提琴獨奏,音樂會還融入了詩歌朗誦、男女聲獨唱、合唱等多種藝術形式。其中,詩歌《山河永定》由知名朗誦家傾情演繹,“你從遠古走來,帶著泥河灣的晨霧;你向未來奔去,攜著新北京的朝陽……” 激昂的文字與恢弘的交響樂相得益彰,不僅描繪出西山永定河的壯麗景色,更傳遞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敬畏。而男女聲二重唱《家園》,則以溫暖的旋律講述了西山永定河沿岸百姓的生活變遷,從過去的靠水而居、以工為生,到如今的生態宜居、文化興家,歌聲里滿是幸福與希望。
![]()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音樂會的參演人員不僅有專業的藝術家,還有來自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沿線社區的居民、學生。來自石景山區某小學的孩子們,用清澈的童聲演唱了《西山童謠》,稚嫩的歌聲中滿是對家鄉的喜愛;而幾位退休的首鋼老工人,則帶來了一段自編自導的快板《首鋼換新顏》,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首鋼從 “鋼鐵巨人” 到 “文化地標” 的轉型故事。這些 “非專業” 演員的加入,讓音樂會多了一份煙火氣,也讓觀眾更真切地感受到,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建設成果,正惠及每一個生活在這里的人。
![]()
事實上,高爐音樂會的成功并非偶然,它背后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五年來持續不斷的建設與探索。自 2021 年首屆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節舉辦以來,這條文化帶就始終堅持 “保護為先、活化利用” 的原則,在守護歷史文脈的同時,積極探索文化傳承的新路徑。五年來,一大批文物古跡得到了修繕與保護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安防系統全面升級,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新增了數字化展覽,潭柘寺的古建修繕工程順利完工;與此同時,文化帶還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如 “永定河文化節”“西山紅葉節”“首鋼工業旅游季” 等,讓更多人了解并參與到文化帶的建設中來。
![]()
在生態建設方面,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作為北京重要的生態屏障,西山永定河地區曾因過度開發、污染等問題,生態環境一度受損。近年來,北京市加大了對西山永定河生態環境的治理力度,通過退耕還林、河道整治、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措施,讓這里的山更綠、水更清。如今,漫步在永定河畔,清澈的河水倒映著兩岸的綠樹,不時有鳥兒掠過水面;登上西山,遠眺群山連綿,層林盡染,昔日的 “荒山禿嶺” 早已變成了 “城市綠肺”。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度假的好去處,也為文化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
![]()
產業培育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的另一大重點。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文化帶積極發展文化旅游、文創產業、康養產業等新業態,推動文化與經濟的深度融合。首鋼園就是產業轉型的典型代表,從鋼鐵廠關停到如今成為集文化、旅游、科技于一體的 “城市更新標桿”,首鋼園吸引了眾多企業、藝術家入駐,每年接待游客數百萬人次。此外,文化帶還打造了一批文創產品,如以永定河為主題的書畫作品、以西山古跡為原型的手工藝品等,不僅傳承了文化,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為居民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
![]()
民生福祉的提升,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五年來,文化帶圍繞 “讓居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的目標,建設了一批文化設施,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開展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如 “文化下鄉”“公益演出”“非遺體驗” 等,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家住石景山區的王阿姨是文化惠民活動的常客,她笑著說:“以前沒事只能在家看電視,現在社區經常組織書法班、合唱隊,還有非遺傳承人來教我們做剪紙,日子過得特別充實。這都是文化帶建設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啊!”
![]()
本屆文化節的四項重點活動,更是從不同維度展現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魅力。“西山永定河文化論壇” 邀請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圍繞 “文化傳承與城市更新”“生態保護與文化旅游融合” 等話題展開研討,為文化帶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西山永定河文化展” 則通過文物、圖片、影像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了文化帶的歷史沿革、文化遺產和建設成果,讓觀眾深入了解這條文化帶的 “前世今生”;“文化帶特色旅游線路推介會” 發布了多條精品旅游線路,涵蓋了西山的自然風光、永定河的人文景觀、首鋼的工業遺產等,為游客提供了更多出游選擇;“文創產品交易會” 則匯聚了文化帶沿線的特色文創產品,為文創企業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臺,也讓更多人了解到文化帶的文創魅力。
![]()
此外,文化節期間還將舉辦多項主題配套活動,如 “西山紅葉攝影大賽”“永定河詩歌征集”“非遺進校園” 等,讓不同年齡、不同興趣的人群都能參與到文化節中來。無論是喜歡攝影的愛好者,還是熱愛文學的創作者,無論是活潑好動的孩子,還是沉穩內斂的老人,都能在文化節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感受到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獨特魅力。
![]()
從首屆文化節的 “試水” 到如今的 “成熟”,西山永定河文化節之所以能成為北京文化的 “金名片”,不僅因為它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獨特的舉辦形式,更因為它始終堅持 “以人民為中心” 的理念,將文化傳承與民生需求緊密結合。它讓歷史文化 “活” 了起來,讓工業遺產 “火” 了起來,讓生態資源 “美” 了起來,更讓居民的生活 “富” 了起來。在這場文化盛宴中,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受益者,這正是西山永定河文化節的生命力所在。
![]()
夜幕漸深,首鋼三高爐的音樂會落下帷幕,但西山永定河文化節的精彩才剛剛開始。未來幾天,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在文化帶沿線展開,繼續書寫著西山永定河的文化故事。而這條承載著北京歷史與未來的文化帶,也將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注入更多活力。
![]()
或許,當多年后我們回望,會發現第五屆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節,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一個新的起點 —— 它讓更多人意識到,文化不是塵封的歷史,而是鮮活的生活;不是遙不可及的藝術,而是觸手可及的幸福。正如那座矗立在西山腳下、永定河畔的首鋼三高爐,它曾見證工業的輝煌,如今又開啟文化的新篇,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也將在時光的流淌中,繼續書寫屬于北京的文化傳奇,成為這座城市最亮麗的文化名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