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在分類上隸屬于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Decapoda),也就是說它們都是十條腿的動物,最前面的一對足特化成了螯足(大鉗子),其他4對為步足,有些種類的最后1對步足或全部4對步足末端延展為槳狀,既能爬行,也善于游泳。有時也能看到少了1個大鉗子或少了2~3條步足的螃蟹,它們很可能是因為打架斷掉了,或者遇到危險比如被捕食者咬住不放時棄足逃生。好在螃蟹的腿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有機會在下次蛻殼時將斷掉的足重新長出來。大多數蟹類背扁腹平,身體由頭胸部、腹部以及附肢組成。
![]()
在外觀上,大多數螃蟹的雌、雄個體的配色和花紋沒有明顯的差別,只有少數螃蟹有明顯差異,比如雌性遠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的頭胸甲呈單調的墨綠色,而雄性個體的頭胸甲則呈藍綠色,并搭配漂亮的白色花紋,俗稱“藍花蟹”;通常情況下,同齡的螃蟹成體中,雄蟹的個頭要比雌蟹大;大部分螃蟹種類雌性和雄性的螯足外形相似,但同齡成體的螯足,雄性通常大于雌性,一些特定的類群比如招潮蟹家族,在螯足上能看到明顯的差別,雄蟹是“一大一小”兩個差異懸殊的鉗子,雌性則是一對對稱的小鉗子;最后就是腹甲形狀的差別,雄性腹甲通常呈三角形,而雌性腹甲較寬大,呈長卵形或圓形。打開腹甲看內部,通常雄性的第4腹甲(腹甲共分為7節)上有1對圓形的突起,而雌性的第5腹甲上有1對生殖孔。
![]()
堅硬的外殼是螃蟹強有力的保護盔甲,但同時又限制了螃蟹的生長,因而螃蟹長大的過程需要通過一次次的蛻殼來實現。蛻殼過程通常分為4期:蛻殼前期,鈣從老殼中轉移至血液,新殼逐漸在老殼下形成;蛻殼期,螃蟹帶著柔軟的新殼從老殼的頭胸甲和腹甲交界處破殼而出,并迅速吸收水分;蛻殼后期,螃蟹多躲藏起來不吃不喝,等待新殼逐漸鈣化變硬后,才開始覓食;蛻殼間期,新殼繼續硬化,同時組織生長到與新殼相匹配。此時,蛻殼的全過程才算完成。
![]()
頭胸部外殼稱之為頭胸甲,又叫背甲,頭部與胸部結合而成,形狀因種而異,質地堅硬,保護著其柔軟的內部器官。表面高低不平,分若干區域,這些區域與肝、胃、心、腸、鰓等內臟器官逐一對應;邊緣包括額緣、眼緣、前側緣、后側緣以及后緣;底殼由7節對稱的腹甲組成,其中第1~3節通常愈合在一起,俗稱蟹肚,中間是腹甲溝。頭胸甲和腹甲就是蟹的骨骼,也叫外骨骼。外骨骼真皮層里含有不怕高溫的蝦紅素,所以大部分蟹煮熟后,看起來是紅色的。
![]()
河蟹在其前端配備了一對銳利的眼睛,而側面則長有兩對蟹齒,這些蟹齒非常堅硬,是河蟹捕食和自衛的得力武器。螃蟹最前面的附肢被稱為螯足,其表面覆蓋著密集的絨毛,用于夾取食物和防御敵人。螯足之后,河蟹還配備了四對步足,這些步足側扁而細長,是河蟹移動的主要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河蟹的腹肢已經退化,這一特點使其在水中游動更加靈活。
不同的蟹有不同的心,例如河蟹一般為六角形。蟹的循環系統:先由心臟將血液壓出,通過數條動脈流經全身,向各組織供應養料與氧氣,同時將二氧化碳與代謝產物吸收變成靜脈血,接著通過胸竇進入鰓血管,與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進行氣體交換,靜脈血變回動脈血,再匯入心腔流到心臟,如此循環往復,完成呼吸過程。鰓是蟹的呼吸器官,兩側共6對,分鰓軸和鰓葉,互相并列,狀如眉毛,灰白色,而陸蟹為適應陸地生活,鰓腔擴大,功能如肺,形態有所變化。
![]()
心臟上方是胃,大多數呈三角錐形,分賁門胃和幽門胃。賁門胃是囊狀物,內壁有鈣質齒和梳狀骨形成的咀嚼器,又叫胃磨,功能是貯存和磨碎食物,故囊內往往有死魚爛蝦、浮萍水藻;幽門胃則與中腸相連,并向腹部后腸延伸,后腸末端即為肛門,開口于腹部第7節。
![]()
雄蟹有兩個乳白色的精巢,位于胃的兩側,精巢下方各有一個輸精管。輸精管前端細,后端大,為儲精囊;儲精囊后方是副性腺,分泌乳白色的粘稠物;射精管與副性腺匯合后,胸部第8節生成陰莖,長約0.5厘米,開口即生殖孔。精巢、輸精管、副性腺以及射精管就是“白膏”。
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和輸卵管,卵巢呈H形,成熟時是醬紫色,俗稱“紅膏”。卵巢有一對很短的輸卵管,輸卵管末端各附一個納精囊,開口即生殖孔,位于第6胸節。
![]()
肝胰臟,俗稱蟹黃,是蟹重要的消化腺,左右兩葉,由很多細枝狀的盲管組成,有一對肝管通入中腸,輸送消化液幫助食物消化。健康的肝胰臟為橘黃色。
![]()
腹部,大部分蟹的腹部退化而折于頭胸部下方,俗稱臍,共有7節,前3節有些愈合在一起。仔蟹階段,蟹臍都是尖的,呈長條狀。長大后,雄性腹部變窄,呈等腰三角形,叫尖臍;而雌性腹部變寬,近似半圓,俗稱團臍。但也有幾種螃蟹,無論公母,蟹臍都一樣。
![]()
附肢分布在頭部、胸部、腹部三處,不同位置有不同功能,不同功能又有不同形態,但都由原肢、內肢、外肢組成。和蝦一樣,除了第一頭節沒有附肢,而是一對帶柄的復眼,其他體節均有一對附肢。
頭部附肢有2對,分別是第一、第二觸角。第一觸角為雙肢型,十分短小,內有平衡器;第二觸角為單肢型,也十分短小,基部下方有出水孔,即尿液排泄孔。兩對觸角均具觸覺與嗅覺功能。第二觸角外側的復眼,視角可達180°,具有再生功能,但如果眼珠和眼柄都損壞的話,就只能在眼窩中長出一只觸角,而不是新眼。
![]()
口腔內的口器,從里到外依次為大顎,第一、第二小顎,以及第一、第二、第三顎足。其中,大顎用來撕裂食物。口框形狀是螃蟹分類的主要依據之一。
胸部兩邊有5對附肢,又叫胸足。其中,第一對特別強壯,有捕食、挖掘、防御功能,稱為螯足,基部上方是入水孔,一般雄性螯足比雌性大;后四對稱為步足,具有爬行、游泳、挖掘功能。胸足由近體至末端分為底節、基節、座節、長節、腕節、掌節(前節)、指節。胸足都有再生功能,步足還有辨味本領。
![]()
腹部的附肢,雄蟹有2對,單肢型,位于第1、2腹節上,呈管狀和棍狀,已演變為交接器,又叫生殖肢,交配時用于輸送精莢;雌蟹有4對,雙肢型,位于第2~5腹節上,內肢密布細而長的剛毛,30~40排,用以抱卵,外肢剛毛則粗而短,起保護卵群的作用。腹部的附肢也是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
![]()
蟹類的腹神經節非常靈敏,當人或其他生物靠近9米,它們就都躲起來了。此外,河蟹的剛毛也有觸覺功能。
(綜合:新發現雜志,蟹考記)
(備注:本網易號"養魚第一線"歡迎您的光臨!本文原創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侵權可刪,歡迎指正和留言討論,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