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案子打 2022 年發生后就一直沒斷過爭議,最近因為波蘭的操作,又攪起了新的風波。
本來德國那邊好不容易鎖定了嫌疑人,想著引渡回來調查,結果波蘭直接拒了,還說些爭議話,把德國反對黨給惹毛了。
事情的關鍵是北溪 2 號爆炸案嫌疑人的引渡問題。
今年 8 月德國警方確認了所有涉嫌破壞 “北溪” 管道人員的身份,給 6 名烏克蘭籍嫌疑人發了逮捕令,還在意大利抓了一名主要協調人。
![]()
9 月底波蘭警方根據德國的歐洲逮捕令,拘留了烏克蘭公民沃洛迪米爾?茹拉夫列夫。
10 月 1 日華沙地方法院下令把他拘留 7 天。
到了 6 日又把拘留期限延長了 40 天。
眼看著引渡流程要推進,波蘭總理圖斯克卻直接表態,說波蘭政府反對把嫌疑人引渡到德國。
更讓人意外的是,他還說了句爭議話:“北溪 - 2 的問題不在于它被炸毀,而在于它被建造了”。
這話一出口,不光德國這邊炸了鍋,外界也開始懷疑波蘭是不是和這起爆炸案有關系。
波蘭總理這態度和言論,直接激怒了德國 “選擇黨”。
“選擇黨” 聯合主席蒂諾?克魯帕拉專門在社交媒體平臺 X 發了視頻抗議。
![]()
他在視頻里說,圖斯克聲稱北溪 2 號的問題在建造而非被炸,這種言論侵犯了德國的能源主權。
針對引渡的事,克魯帕拉還提出了質疑。
他說圖斯克不管歐盟的逮捕令,拒絕引渡爆炸嫌疑人,還說引渡不符合波蘭利益。
聽到這些,他不禁懷疑波蘭是不是參與了這起恐怖襲擊。
現在,德國 “選擇黨” 已經要求在聯邦議院、歐洲層面以及聯合國層面,就這事作出澄清。
同時他們也明確表示,支持修復和調試北溪管道。
其實 “選擇黨” 關注北溪爆炸案也不是第一次了。
之前他們就向聯邦議院提過請求,想知道德國政府怎么應對烏克蘭當局可能參與破壞北溪管道的事,還有這事會對柏林和基輔的關系產生什么影響。
咱們再回頭看看北溪管道爆炸事件本身。
![]()
2022 年 9 月 26 日,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北溪 1 號和北溪 2 號兩條天然氣管道,在丹麥、瑞典附近海域突然爆炸。
這一炸導致大量天然氣泄漏,北溪股份公司說,管道受損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修復時間根本沒法估算。
事件發生后,德國、丹麥和瑞典分別啟動了調查,但都不讓俄羅斯參與。
后來瑞典和丹麥宣布終止國別調查,卻沒透露任何實質信息。
德國的調查還在繼續,可官方公布的消息也少得可憐。
更有爭議的是,2023 年美國普利策獎得主、記者西摩?赫什發了篇調查文章。
文章里說,2022 年 6 月美國海軍潛水員在 “波羅的海諸島” 演習的掩護下,在挪威專家支持下,在俄羅斯天然氣管道下面埋了爆炸裝置。
![]()
還說實施這行動的決定是時任美國總統拜登做的。
不過五角大樓隨后就否認了美國和這事件有關。
另外,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瓦西里?涅邊賈也說過,是美國和英國阻止了對北溪管道恐怖襲擊事件展開客觀的國際調查。
波蘭總理圖斯克的言論,除了惹惱德國反對黨,也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關注。
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就對圖斯克的話表示不滿。
他說圖斯克覺得炸毀天然氣管道是正常的,這種言論讓人震驚,還讓人忍不住想,還有什么東西能被炸毀后還能被原諒,甚至得到稱贊。
其實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北溪管道的建設本來就充滿爭議。
當初建北溪管道,是想繞過烏克蘭、波蘭這些陸路中轉國,直接從俄羅斯給歐洲,尤其是德國輸送天然氣。
這一來,波蘭等國的利益就受損了。
所以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之前就強烈反對北溪 - 2 項目,他們覺得這項目會讓歐洲更依賴俄羅斯的能源。
現在波蘭在嫌疑人引渡這事上的態度,更讓外界對它的立場多了不少質疑。
北溪爆炸案本身就謎團重重,現在波蘭拒引渡嫌疑人這事兒,又讓案子更復雜了。
德國反對黨的憤怒和質疑,還有各方不同的反應,都顯出地緣政治博弈的復雜。
希望相關各方能盡快給個明確說法,讓案子的真相早點出來。
也盼著歐洲的能源安全和地緣政治局勢能早點穩定,畢竟這事不光影響歐洲,對全球能源市場和政治格局也有不小關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