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債務危機仍在持續惡化。根據該公司最新公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泛海控股及其子公司未能按期償還有息債務攀升至341.62億元,其中境內債券未償本金余額為47.37億元,其他有息債務未償本金余額高達294.25億元。
與8月末的328.65億元相比,泛海控股在9月份單月新增了12.83億元到期未能償還的有息債務,債務壓力不減反增。公司坦言,受宏觀經濟環境、行業政策調控及自身經營等因素影響,公司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困難。
持續惡化的流動性危機
泛海控股的債務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形成。
從時間線來看,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未能按期償還的債務本金余額為328.13億元。
到8月31日,這一數字微增至328.65億元。
而截至9月30日,已進一步攀升至341.62億元,在短短四個月內,泛海控股的逾期債務增加了13.49億元。
這一數據印證了公司面臨的持續流動性危機。
細分債務結構,境內債券未償本金余額一直穩定在47.37億元,而其他有息債務則從8月份的281.28億元,大幅上升至9月份的294.25億元。這表明公司新增的違約主要來自非債券類債務。
為應對不斷升級的債務危機,泛海控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子公司預重整程序已經啟動。2025年8月1日,泛海控股旗下武漢中央商務區、武漢中心大廈、武漢泛海城市廣場三家子公司被武漢市中院啟動預重整。
這一司法提前介入措施為后續重整鋪平道路。臨時管理人已發布債權申報公告,要求債權人于9月17日前書面申報債權。
預重整的核心價值在于能夠提前完成債權審查、資產調查及方案制定,待正式重整時,申報債權可免重復審查,結果直接有效。
戰略投資者引進與雙重整推進也在進行中。泛海集團計劃完善雙重整預案、引進重點投資人,爭取進入雙重整程序。目前資產共管及涉眾債權人共管協議已商定,推進有序。
公司管理層強調平衡個人投資者與金融機構資源的重要性,努力避免核心資產拍賣,協調金融機構降息罰息、保留關鍵資源、規避系統性風險。
在資產處置方面,泛海控股境外附屬公司泛海國際股權投資于7月將其持有的9050.8743萬股民生銀行H股股票轉讓至瑞士銀行倫敦分行。這筆交易金額為2.43億元,但使公司產生虧損約8.39億元。這種斷臂求生的做法反映了公司為緩解債務壓力所付出的沉重代價。
不確定性中的微弱曙光
泛海控股在公告中表示,后續公司將“以市場化、法治化為基本原則,積極與債權人溝通,探尋一切可行方案,爭取妥善解決公司債務問題”。
同時,公司還計劃“積極尋求引入投資人和戰略資源,為公司發展注入新動力,助力公司化解債務風險”。
從積極的一面看,若戰略投資者引入、債務協議達成,公司可聚焦金融主業恢復運營。增量資金可能緩解流動性壓力,優化負債結構,支撐長期發展。市場對此持謹慎樂觀預期。然而,風險同樣不容忽視。預重整不代表正式進入重整程序,后續能否成功進入重整程序并順利實施重整方案尚不確定。若重整失敗,泛海控股可能面臨子公司破產清算等情況,將對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甚至可能影響公司整體的生存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