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錦賽女團1/4決賽,日本女隊花了整整四小時才拿下朝鮮,比分是3比2,過程極度膠著——這場球真配得上“險勝”兩個字,衛冕冠軍差點被掀翻,贏得不體面,但贏得僥幸也算贏了。
![]()
整場打下來,最耀眼的不是早田希娜,也不是張本美和,而是她們對面的那位——金琴英,這個名字過去幾年不常在國際賽場出現,卻一回來就攪動全局,一人拿下早田和張本美和兩分,把日本女隊逼到了懸崖邊,說句不夸張的,她一個人差點復刻了上屆亞錦賽決賽的劇情,只不過這次朝鮮沒能在決勝盤挺過去。
![]()
金琴英的打法放在今天的女乒里挺特別的,反手半長膠、節奏怪、力量爆發快,她那種“正手快反手怪”的風格讓日本這兩位主力都極不適應,她打早田那場,開局就以7比2領先,靠的不是神秘感,而是速度差——早田那種節奏偏快的兩面弧圈,對半長膠這種又拱又磕的球最怕節奏被打斷,尤其在中臺回合中,一旦拍型微微不對,就直接下網或出界,這種“被掐住節奏”的感覺,早田自己都慌。
![]()
張本美和那場更慘點,她明知道對方是長膠,還想通過加轉弧圈去壓,結果反倒陷入自己設的陷阱,金琴英反手“磕拱”結合、彈擊穿插,像一面有彈性的墻,你打得越狠她彈得越快,那種來回的節奏破壞力不靠力量,而靠變化,偏偏日本女乒這些年最怕的就是變化太多的對手。
![]()
從打法角度講,金琴英像極了上世紀的鄧亞萍——同樣身高不到一米五,同樣不靠臂展吃飯,全靠重心低、節奏快、出手堅決去搶先機,這種風格在現代乒壇已不多見,但凡遇到就麻煩,因為你得從心理上接受一個事實:你技術比她現代,她節奏比你快,你力量比她大,她韌性比你狠,這就是所謂的“非典型打法優勢”,能逼瘋對手但自己清楚怎么贏。
![]()
有人拿國乒的何卓佳去類比,說她也打長膠,是不是可以復刻金琴英的路,這個對比挺有意思,但結論很清楚——模仿不了,何卓佳偏防守,靠借力吃飯,打的是“磨”,而金琴英是“打”,她那反手半長膠不等你犯錯,她主動進攻制造機會,這種進攻性長膠打法在女子線幾乎絕跡了,日本女隊又恰好缺乏和這種風格對練的對象,所以會被打得手忙腳亂。
![]()
其實,長膠這件事挺有意思,它本來是乒乓球體系里的“異類”,但歷史上每次異類出現都帶來沖擊——如今金琴英又拿它攪動東亞的節奏,這不是偶然,而是體系里總會有漏洞,日本女隊這次暴露的,就是她們長期對“非主流打法”的輕視,她們習慣用速度壓倒對手,卻沒想過有人能靠旋轉變化拖垮她們的節奏。
![]()
而朝鮮隊的存在本身也挺耐人尋味,平時幾乎不打國際比賽,卻能在亞錦賽這種級別舞臺拿出整齊配合和強烈求勝欲,這支隊伍明顯準備得很充分,從技戰術到體能分配都計劃到位,尤其金琴英這種主將型球員,狀態、應變、抗壓都在線,某種意義上,日本隊被逼成那樣,也說明朝鮮這支“神秘之師”不是虛名。
![]()
日本女隊雖然晉級,但贏得讓人不安,早田希娜狀態起伏太大,張本美和也顯出經驗不足,面對非主流打法時的調整慢、情緒波動大,這種隱患如果不在決賽前解決,遇到國乒那種多線壓制的節奏,問題會被放大十倍,她們靠實力可以贏多數對手,但靠抗壓贏中國隊還不夠格。
![]()
至于金琴英,她或會是孫穎莎、王曼昱洛杉磯奧運的勁敵,本屆亞錦賽雙殺日乒現一姐和前一姐,可見其危險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