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甘肅這片古老而遼闊的土地上悄然開啟。
9月26日下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下文簡稱《決定》)。
這份《決定》提出,甘肅省將推動文旅產業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推動文旅發展從“單一景點型建設”向“全域吸引物開發”轉變。
![]()
戰略轉向:從點到面的全域旅游新思維
《決定》指明了甘肅文旅未來的發展路徑——形成 “點狀輻射、帶狀串聯、網狀協同” 的空間布局。這標志著甘肅文旅發展理念的重大轉變。
“點狀輻射”是指要把敦煌莫高窟、嘉峪關長城、麥積山石窟等世界級景區打造得更亮眼;“帶狀串聯”是要推進河西走廊國家遺產線路和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網狀協同”則是要通過“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的模式,打破產業邊界,實現全域資源的高效配置。
堅持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走出一條具有隴原特色、彰顯甘肅魅力的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新路子。《決定》中的這一表述,精準把握了文旅融合的本質。
文化是甘肅文旅最深厚的底蘊,旅游是文化最生動的傳播方式。二者深度融合,才能形成甘肅文旅的獨特競爭力。
品牌塑造:從資源大省到旅游強省的關鍵一躍
《決定》提出,依托歷史文化名城,培育 “黃河之都”“隴上江南”“紅色圣地”“九色甘南” 等特色文旅品牌。
![]()
這一品牌體系構建,展現了甘肅文旅資源的多樣性,也反映出品牌化運作的現代旅游發展思路。
實施文藝高峰攀登工程,創作標志性文化精品,開發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精品旅游線路和文創產品,挖掘地域文化符號,提升文旅產品內涵與價值。
這些舉措直指甘肅文旅產業的短板——豐富的資源尚未完全轉化為市場價值。
美團旅行數據顯示,截至9月19日,甘肅省文旅訂單量同比增長78%,五星酒店訂單人次同比增速超150%,入圍國慶文旅增速前十目的地。
這一數據證明,甘肅文旅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關鍵在于如何通過品牌塑造和產品創新,將這種潛力持續釋放。
現實挑戰:機遇面前的冷思考
甘肅文旅資源稟賦優異,在DeepSeek評出的國內最值得去的十大景點中,甘肅敦煌位列第四,超越了湖南張家界、浙江西湖等老牌熱門景點。甘肅的文旅資源突出且厚重,這點無可辯駁。
但光環之下,挑戰依然嚴峻。
交通瓶頸仍是制約因素之一。從主要客源地到甘肅各景區的交通時間相對較長,同時甘肅境內的旅游景點距離也相對分散,景區內部的交通接駁也有待完善。
服務質量與游客期望仍有差距。如何讓景區當地居民能夠“接得住旅游紅利,留得住游客”,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資金的投入不足也制約了景區提質升級。甘肅的優秀景區不止敦煌、嘉峪關、麥積山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地方,在甘肅的中部定西的遮陽山、首陽山,隴南的官鵝溝、甘南的拉不楞、扎尕那、冶力關、碌曲等景點,景觀、人文要素都都非常杰出,目前這些地方的知名度、市場價值轉換與它的實際價值并不匹配。
![]()
但我們得承認,甘肅的景觀一般都很宏大,適合大資金投入進行改造,需要創新投融資機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文旅開發才能彰顯出它應有的風范和價值。比如,由甘肅公航旅投資的張掖七彩丹霞,公航旅投資的武威民勤蘇武小鎮、航天小鎮,還有甘肅文旅集團投資的永登水墨丹霞景區,這些景區都是在大資金的投入下,才將這些景區的原生態保護和景觀精華有效的協調統一起來,成為具備接待能力,和良好體驗的景區。否則,由當地村民或者小鎮去投入,只能是一盤散沙,游客的良好旅游體驗更無從談起。
當然,這些挑戰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系統性的規劃。
路徑探索:融合發展的三大關鍵
產業融合是核心。《決定》提出大力發展“文旅+百業”“百業+文旅”,這要求打破行業壁壘,實現文旅與農業、工業、商業等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
比如文旅與農業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與工業融合,開發工業旅游、創意產品;與商業融合,打造特色商業街區、文旅綜合體。在這一點上,蘭州新區做的非常好,比如臨港花海、萬畝向日葵等將經濟與觀光結合的農業項目,為蘭州新區的城市印象“增色”不少,也為蘭州新區帶來了很高的人氣。
![]()
蘭州新區臨港花海
科技賦能是關鍵。要強化科技賦能,大力發展文旅新質生產力。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創新文旅體驗,提升運營效率。
支持開展“微改造、精提升”和數字化建設,讓傳統景區煥發新活力。
生態保護是底線。制定生態環境保護配套政策,實現綠色發展。甘肅的生態脆弱,必須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才能既保持原景點特色不受沖擊,又能提升旅游品質體驗。
《決定》的出臺,為甘肅文旅發展指明了方向。從“單一景點”到“全域融合”,不僅是發展模式的轉變,更是思維方式的變革。這是甘肅省面對自身所擁有的獨特文旅資源進行的一次全盤統籌描摹,也是一次有關文旅如何發展的思想上的躍升。
河西走廊的風,吹拂了千年。如今,它帶著新的使命——不僅要講述古老的故事,更要吹動經濟發展的風帆。
![]()
這一次《決定》的出臺,意味著甘肅不再滿足于做一個旅游資源大省,而是要向旅游經濟強省邁進。
隨著全民休閑度假意識的普遍提升,中國人也走過了“旅游觀光”時代,現在已進入尋求人與自然融合放松身心的階段,全家度假旅行,已成為主流。人們不再迷信國外的“月亮”,他們只喜歡去讓自己身心舒服的地方逗留。那里可以是大山深處,也可以是街邊小巷。因此,甘肅省在頂層設計“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的藍本時,旅游目的地的基層也應該為這一全民的機遇強化自身建設,以切實做實文旅大省這個“蛋糕”。
![]()
本欄目觀點
一、“全域旅游”是甘肅文旅價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本欄目認為,甘肅必須越過“門票經濟”的階段,將全省作為一個完整的旅游產品來運營,通過“文旅+百業”的深度融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全面的經濟效益。
二、“居民賦能”是文旅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環節。 政策與資本的頂層設計,最終需要通過游客在基層的良好體驗來反饋。本欄目建議,應將“居民接待能力培訓”提升至戰略高度,作為接下來一個時段內鄉村振興民眾素養培訓的一部分。系統化地培訓當地民眾在基礎英語、家居環境審美、住宿標準化設施配備、餐食精細化制作、當地文化歷史及景觀的統一話術等方面的教育,使其成為文旅故事的合格講述者和優質服務的提供者。
三、“品牌重塑”是甘肅贏得未來的長遠之策。 此次文旅融合的深遠意義,超越旅游業本身,是甘肅對外整體形象的一次戰略性重塑。一個更具吸引力的甘肅文旅品牌,將會反哺全省的招商引資、人才引進和產業升級。
來源:絲路財商文 林嬌 | 圖片由AI輔助制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