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癌,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常常會面臨諸如進食困難、排便不暢等棘手問題。那么究竟有沒有辦法能夠改善這種艱難狀況呢?下面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
【患者情況:柴先生,56歲,確診為食管癌放化療后食管狹窄,伴有肝轉移】
2022年4月,柴先生因為進食不暢前往當地的新疆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檢查,確診
食管癌。在醫生的建議下放療30次,免疫+化療5次,但因為白細胞低不得不停止化療,后單用免疫治療2年,于2025年3月徹底結束。
可安生日子不到3個月,2023年6月,柴師傅再次出現進食明顯困難,前往醫院進行粒子條置入。2024年的4月、9月、10月,柴先生分別3次介入栓塞。直至2025年4月又行第4次介入栓塞。
2025年9月,柴先生再次出現進食困難。柴師傅不得不行第5次介入栓塞。然而,結果不僅沒好轉,反而更嚴重:僅能進食稀飯等流質食物,口干咽干明顯,下咽梗阻時疼痛,腹部脹滿,大便近一周未解。
2025年9月11日,柴先生飛往鄭州,求診于“國家非遺保護項目——袁氏中醫腫瘤療法”第八代傳承人袁希福老中醫。
![]()
【首診:補而不滯,內外結合解急癥】
9月11日初診時,袁希福老中醫仔細查看柴先生的舌苔(舌淡苔少)、把脈(脈細弱無力),結合柴先生的癥狀描述判斷他為“正氣虧虛,脾胃衰敗”。胃里的氣往上逆,所以咽不下東西;身體里的津液不夠,所以口干;腸道里的氣不通,所以大便堵著。“現在不能急著‘攻’,不然越治越虛。”
![]()
針對柴先生的情況,袁希福老中醫開以‘扶助正氣、健脾和胃、降逆通腑’的方子:
以人參、白術、茯苓為君藥,補元氣、健脾益氣,恢復中交脾胃的運化功能,扶正固本;以砂仁、木香為臣藥,理氣和中、醒脾開胃,恢復脾胃的氣機升降,改善腹脹、納差之癥;以旋復花、代赭石為佐藥,專門降胃里的逆氣,針對“進食困難”這一急癥打開進食通道。同時,考慮到柴先生身體虛,不能用猛藥通大便,特制外用的“舒利貼”,通過穴位敷貼慢慢潤腸,既解決了便秘問題,又不會傷正氣,標本兼治。
【復診:正氣漸復,深入病灶調方案】
僅僅3天后,柴師傅再次找到袁希福老中醫:“我中午吃了一碗牛肉面!”除此之外:口干的癥狀減輕,一周沒解的大便通暢了。
![]()
對此,袁希福老中醫調整藥方:在之前扶正健脾、調暢氣機的基礎上,加入旱半夏增強降逆止嘔、燥濕化痰之力;加入莪術、丹參活血化瘀,直達腫瘤病灶;最后加入鱉甲軟化消散結塊。
更貼心的是,袁希福老中醫還把部分藥做成了丸劑:“便于長期服用,持續扶助正氣,攻邪散結。”這體現了李東垣“湯者,蕩也;丸者,緩也”的思想觀點,也是袁希福老中醫“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學術理念。
【抗癌不是硬攻,“扶正固本、中西匯通”】
柴先生3天即能正常飲食、大便通暢,對此,“國家非遺保護項目——袁氏中醫腫瘤療法”第八代傳承人袁希福解釋:“治病不能只盯著‘病’,更要盯著‘人’。柴先生的問題表面是‘吃不下、拉不出’,但根源是術后正氣虧了、脾胃垮了。如果只給通大便的藥、助消化的藥,治標不治本,過不了幾天還會反復。中醫治病從來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看患者的整體狀態 —— 脾胃功能、氣血水平、津液多少,只有把這些根本問題調好,癥狀才能真正緩解。”
![]()
袁希福老中醫進一步解釋:“中醫治病也要講究‘分期論治’——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剛開始柴先生連飯都吃不下、大便堵一周,這時候必須先救急!用湯劑快速調脾胃、通大便,讓他能活下去、能吸收營養,這是‘治其標’;等他正氣恢復了,再加入活血、散結的藥,針對腫瘤調理,這是‘治其本’。必須根據患者不同階段的狀態調整策略,循序漸進才能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