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葉的識別與定位
![]()
首先,看肺的三維模式圖,左肺有上下葉,右肺有上中下葉。肺葉的黃金定位標志是葉間裂,所以要關注葉間裂的位置和走形。不管是左肺還是右肺,葉間裂的走形都是從后上到前下,即 CT 橫斷面掃描中越靠上的斜裂就越靠近后背部,越靠下的斜裂就越靠近前胸部。CT橫斷面上表現為一條細線狀的高密度影。斜裂的下面為下葉,上面為上葉(右肺水平裂分出了中葉)。
![]()
![]()
當然,要除外右肺,右肺因為水平裂而分出了中葉。正如其名,水平裂的走行幾乎是水平的,將斜裂以上這部分肺分為了上葉和中葉。水平裂以上為右上葉,水平裂以下及斜裂以上劃分為中葉。
水平裂在CT橫斷面上的表現為薄片狀或環形毛玻璃樣改變。
![]()
下面來看看斜裂在胸部CT上的表現 ↓↓
右肺斜裂出現時間比左肺晚,出現的定位標志是氣管隆突。換一句話來說,就是在氣管隆突以上所看到的都是肺上葉。
![]()
這個圓形磨玻璃環即水平裂,為什么橫斷面呈現出圓形呢?是因為水平裂走行不是完全水平,可能某部分高一點,像一個丘陵,沿著丘陵中間切一刀,自然是圓形的,但是丘陵中間并不是實心的,而是肺組織,丘陵里面與外面的密度是一樣的,只有丘陵邊呈毛玻璃影。
![]()
跟著往下走行,圓形環會越來越大,圓環以內就是中葉。圓環以外的部分,在斜裂以上的部分是上葉,斜裂以下部分是下葉。再往下走,上葉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
![]()
![]()
中葉還有一個特殊點,中葉又被稱為心臟旁葉,大致位于心臟水平,在同一水平上同時可以看到右冠狀動脈發出。
![]()
肺葉分段的CT斷層
![]()
一開始看到的是尖后段(左)、尖段(右)發出的一些細小支氣管。需要關注的是,主支氣管呈類圓形表現。再慢慢往下走,主支氣管的右下邊出現食管。
找到氣管隆突的層面,此橫斷面較為復雜,右邊可見尖、前、后段的開口,重點學習支氣管是如何發出分支。
![]()
![]()
首先,右上葉支氣管發出三個分支,分別是尖段、前段、后段。在胸部CT上先找到右上葉支氣管的開口,定位標志在氣管隆突,即單眼變雙眼時。
![]()
當氣管隆突出現后,那么右上葉支氣管緊接著發出前、尖、后段,顧名思義,這是一個方向性的定位和命名。
![]()
往上走,可見尖段(不放圖了)
需要注意的是,右中葉支氣管的開口對應著下葉背段的開口,在CT上特殊表現為“牛角征”。右中葉支氣管繼續發出:外側段、內側段,也是基于相對位置而命名的。
![]()
![]()
![]()
在CT橫斷面最先出現的是背段,其次是內基底段和右下葉支氣管主干,肉眼在CT上看到的是兩個孔。往下走主干分出兩個孔,其中一個是前基底段,前基底段分出后,外基底段和后基底段公用一個孔,所以還是看到兩個孔。
![]()
![]()
![]()
記住一個規律:沿著逆時針方向,內前外后。
![]()
那么,現在只剩下左側氣管的定位了。
![]()
左主氣管在CT橫斷面上是平行的走行,像臘腸一樣, 跟著發出了上支、下支。上支相當于右上葉支氣管。下支又叫做舌葉支氣管,相當于右中葉支氣管。它們的形成都比較短,很快就分為相應的肺段。
![]()
看到臘腸的位置,向上滾動,出現的黃色小點是上支。
![]()
上支繼續發出兩個分支,分別是前段和尖后段。
![]()
下支分出的上舌段和下舌段,上舌段更接近于水平狀,下舌段更偏向于豎直狀,所以在CT切的時候,下舌段更容易切到圓形,這就比較容易辨別和區別上、下舌段。
![]()
繼續往下走,看左肺下葉支氣管,跟右肺不同的一點是,左肺下葉的前內側基底段是共干。
首先出現的是左下葉背段支氣管,很有特點,在整一個肺部,只有背段是垂直于大氣道發出,直接往后走。
![]()
記住一個規律:沿著順時針方向,內前外后。
![]()
最后,總結一下,肺的五葉十八段。
![]()
整理自:柳葉堂胸外、呼吸時間
免責申明:本文中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可直接作為醫生、患者或者任何主體決策內容,“e藥安全”不對任何主體因使用本文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微信:89225161
加入腫瘤(肺癌)知識庫,獲取全文視頻以及更多腫瘤相關資料
檢測費用高昂,無法負擔怎么辦?詳情點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