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南寧博物館里,有一件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大罐子,它高約30厘米,肚子上畫著一圈古代人物故事圖案。
別小看這個罐子,它可是鎮(zhèn)館之寶,估價超過2億。而它來到博物館的經(jīng)歷,也是一段精彩的往事。
![]()
1980年秋天,在南寧橫縣的農(nóng)科所,工人們正在四官嶺平整土地。突然,鋤頭碰到了一個硬物,挖出來一瞅是個看起來有些年頭的青花大罐。
工人把它挖出來后,沒人知道它是什么來頭,有人多嘴說了一句“這恐怕是古代的骨灰罐”,人們信以為真便覺得晦氣。
于是這個罐子就被隨意放在角落里,一放就是7年,期間沒有任何人動它,也是一個奇跡。
后來,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培訓中心的一位員工蘇振發(fā),覺得這個罐子圖案精美,扔了可惜,在征得同意后把它帶回了家。
![]()
他先是用來養(yǎng)萬年青做觀賞,后來又拿來裝玉米、綠豆和芝麻等種子。這個日后被估價上億的國寶,就這樣默默履行著它作為花盆和雜糧罐的使命。
轉(zhuǎn)折發(fā)生在1989年。那年橫縣文物管理所向民間征集文物,蘇振發(fā)想起了家里的那個罐子,便邀請文物管理所所長黎之光來家里看看。
黎所長初看之下覺得罐子紋飾精美,卻無法確定其年代。但他敏銳地感覺到這絕非尋常之物。
于是將罐子拍照后,把照片寄給了在容縣博物館工作的同學,這位同學又將照片傳真給了陶瓷鑒定專家張浦生。
![]()
當張浦生看到照片時,眼前一亮,畫工細膩的紋飾、制作精良的工藝、傳神的人物描繪,以及特有的“蘇麻離青”料呈現(xiàn)的效果,都指向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這很可能是一件極其珍貴的元代青花瓷器。
他隨即建議向國家申請一級文物鑒定!
隨后,這個被用來養(yǎng)花裝糧的罐子被正式鑒定為國寶級文物。而蘇振發(fā)也因此獲得了一本榮譽證書和200元獎勵。
從挖出到定級,整整用了10年。
![]()
這個罐子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能讓專家如此激動呢?原來,它是舉世罕見的“元青花尉遲恭單鞭救主圖罐”。
元代青花瓷器數(shù)量雖然不能說少,但在瓷器上繪制人物故事的確實鳳毛麟角。
罐子的主題紋飾取材于元雜劇《尉遲恭單鞭奪槊》,描繪的是隋唐時期一段驚心動魄的救主故事。
畫面中,單雄信在打敗段志玄后,正策馬追殺秦王李世民,危急關(guān)頭,尉遲恭手持鋼鞭疾馳而來救駕。
![]()
整個畫面共有七個人物,場景生動,布局精巧,在青花的渲染下仿佛一幕定格的古典戲劇。
值得一提的是,與此類似的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2005年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曾拍出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這也從側(cè)面印證了南寧博物館這件藏品的珍貴程度。
最近幾年,元青花在民間可是越來越常見了,更別說拍賣會那是“扎堆”上拍。
以前大家都覺得這玩意兒全世界就幾百件,跟大熊貓似的稀有。如今也算是見怪不怪了,畢竟隨著時間推移,過去很多的“定量”都被推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