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星標”,暫存文章,查找更方便!

【馬斯克:夜間儲能、白天放電,將使美國電力產出翻倍】
零碳情報
![]()
![]()
來源:Tesla
人工智能爆發式增長將美國電網推向極限,馬斯克近日提出通過大規模部署工業級電池儲能系統,可將美國電網有效發電能力提升一倍,為解決AI能源危機提供清晰路徑。
國際能源署(IEA)在今年4月發布的《能源與人工智能》報告中指出,自2017年以來,全球數據中心電力消耗每年增長約12%,是總電力消耗增速的四倍多。專注于人工智能的數據中心的用電量與鋁冶煉廠等高耗能工廠相當,2024年,數據中心約占全球電力消耗的1.5%,即415太瓦時(TWh)。
國際能源署指出,在美國,從現在到2030年,數據中心占電力需求增長的近一半。受人工智能應用的推動,到2030年,美國經濟用于處理數據的電力消耗預計將超過制造所有能源密集型產品(包括鋁、鋼鐵、水泥和化學品)的總和。
美國能源部則預測,從2023年開始,美國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不包括加密貨幣)將每年增加約13-27%,到2028年時將達到325-580太瓦時,占美國總電力需求的6.7%-12%。
近日,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表示,美國電網具備約1萬億瓦穩定輸出能力,但日均使用量僅為0.5萬億瓦。通過夜間運行發電廠為電池組充電,白天釋放電力支持AI運算,將可以"使美國的年發電量翻倍"。他稱大規模工業級電池是穩定電網的制勝方案。
![]()
來源:X
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高速發展正推動美國電力需求快速攀升。電力短缺預期已在市場價格中得到體現,大型科技公司被迫以120美元/兆瓦時的高價簽訂購電協議,較市場均價溢價近兩倍,PJM電力市場容量電價也較上一周期上漲22%。
華泰證券測算顯示美國仍面臨11-20 GW的電力缺口。面對日益擴大的缺口,傳統發電解決方案因建設周期過長而難以提供及時支持。新建天然氣發電項目需3年建設周期,核電站更需要10年以上,傳統電源建設的嚴重滯后迫使市場轉向更靈活的解決方案。
在傳統電源無法快速響應的背景下,以電化學儲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正成為解決短期電力缺口的關鍵。華泰證券表示,與燃氣輪機和核電站漫長的建設周期不同,儲能系統的部署速度極快,通常僅需1至1.5年即可上線。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9月更新的數據,預測美國2025/26兩年電量增速分別為2.3%/3.0%。華泰證券基于最新數據中心資本開支假設推算,25-26年美國本土每年有望新增6-13GW的AIDC電力需求,遠超歷史增速。到2026年底,美國電力系統累計功率缺口可能達到18-27GW。
據華泰證券估算,為彌補2026年底預計出現的18-27 GW功率缺口,美國未來兩年需要新增110-205吉瓦時的儲能裝機容量。這意味著相較于2024年37吉瓦時的裝機量,市場需要保持每年50%以上的增速。
(來源:華爾街見聞、華泰能源、IEA;整理:Penn)
聯系和關注我們↓(公眾號后臺留言聯系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