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說中國崛起,日韓是最尷尬糾結的呢?
您可以把現在的亞洲想象成一個熱鬧的大家庭。
中國就像家里那個突然長高、力氣變大的小伙子,干活勤快,置辦的家當也越來越多。而日本和韓國呢,就是住在隔壁的兩戶人家。他們地理上和我們一衣帶水,是實實在在的鄰居,但在心里面,卻一直把遠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大叔當主心骨。
表面上來看,大洋彼岸的那個大叔給了日韓安全,要錢給錢。乍一看有個大叔罩著,但仔細品品,卻是細思極恐。
![]()
這個美國大叔現在是個什么樣的境況呢?
肌肉還在,但是錢包癟了。
沒錢了怎么辦呢?很簡單,直接找小弟要錢就行。
川普找到日本和韓國,一開口就是9000億美元,美其名曰是“保護費”。
這筆錢是什么概念呢?
相當于要把韓國家里84%的現錢一次性掏空。
韓國的總統李在明直接說了實話:這錢實在給不起。
這就像鄰居突然要你把大半輩子的積蓄都交出去,任誰都得急得睡不著覺。
川普吹噓自己以關稅政策替美國帶來龐大收入與投資金額。
其中,日本和韓國兩個小弟承諾,會給美國帶來9000億美元的投資。這筆費用,被川普說成是“預先支付”的費用。
當然,這只是他反方面的宣稱。
東京和首爾聽聞這個消息,直接傻眼了,自己可壓根沒有答應要預先支付這筆款項啊?
好家伙,原本以為是罩著自己的主心骨,扭頭過來吸自己的身體回血。
這說明了什么呢?
說明一個道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既要又要是不可能的,大哥今天沒錢了來要錢,明天資源沒了就來要資源。
總歸就是一句話:大哥缺啥,小弟就得貢獻啥。
倘若中國沒有崛起的話,日韓這兩個小弟,哪怕被大哥吸血,倒也還能在窮親戚面前擺擺譜。
但是呢,中國崛起的勢頭已然是擋不住了。
曾經自己看不起的那個窮親戚,現在穿金戴銀,翻新舊樓房。
反觀日韓,除了身上趴著一個吸血的大哥之外,還有兩個更為尷尬和糾結的點。
![]()
戰略捆綁
尤其是韓國,他有一個很尷尬的點存在,對于大韓民國這么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國家而言,簡直就是甩不掉的恥辱。
韓國,居然沒有“戰時指揮權”。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旦發生了戰爭,韓國人自己沒有權利指揮自家軍隊,只能是美國人來指揮。
可笑不?可笑至極!
美國和韓國在1953年8月8號簽署了《美韓共同防御條約》,這份條約于1954年11月17號正式生效,而且是無限期有效!
根據條約,美國在韓國駐扎了近3萬士兵,而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依舊被韓美聯合司令部控制。
接下來,日韓還有一個共同的尷尬點。
這兩個主權國家都有美國駐軍。
美國在日本擁有120多個軍事基地,5.3萬駐日美軍;在韓國擁有73個軍事基地,2.6萬駐韓美軍。
這些美國大兵犯法了,日韓是沒有權力處置的,只能交給美軍自己處置。
風水輪流轉,天道好輪回,這不就是當下的“新租界”嘛!
雖然菲律賓和泰國也有美國的軍事基地,但是和日韓比起來,還是相形見絀,趕不上日韓這兩個老哥的風頭。
美國在日韓還部署了不少導彈。
這要是放在以前吧,咱們確實會害怕,真怕攔截不了。日韓把自己導彈看成了自己的實力,也是耀武耀威。
當年,老美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咱們可是舉全國之力抗議。
現在呢?
國人誰還會關心這些問題。不管你部署多少導彈,我們不僅有信心給你攔截了,還能反手送你一個大煙花,就看你能不能攔截。
![]()
這樣一來,好家伙,那些導彈反倒成了日韓心頭上的燙手山芋。
我為啥這么說呢?
這些導彈一旦從日韓境內升空,對面的國家根本沒時間去判斷飛來的是板磚還是核彈。
在你死我活的巨大壓力下,最理性的選擇可能就是直接按下核反擊的按鈕。
我給你翻譯一下,美國正在用盟友的國土,悄悄安裝一個可能引爆地區核戰爭的遙控炸彈。而炸彈爆了,日韓第一個就得被炸成焦土。
美國呢?
他的本土遠在太平洋另一邊,可以悠閑的喝著咖啡看直播。
所以這真的是為了日韓的安全嗎?
美國的算盤打得噼啪響,利用日韓的絕佳地理位置,打造一條圍堵咱們的第一島鏈。放在之前那,這倒是確實管用,但是現在,卻成了名副其實的馬奇諾防線了。
要是哪天擦槍走火了,日韓就是沖在最前面的,名副其實的炮灰。
日韓和老美進行戰略捆綁,短期內確實是見效的,但長期來看,卻是昏招。
但是呢,作為小弟,他不能有反對的聲音。
你以為日韓不想打破和美國的戰略捆綁嗎?
他們可太想了。
面對日益崛起的亞洲,和美國捆綁在一起,一方面得不到鄰居的信任,另外一方面又喪失國家的獨立自主性。
面對日益崛起的中國,在日韓的眼里,那可是時刻頂在腦門上的槍口。尤其是日本,更是害怕這黑洞洞的槍口。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可怕的困境,一方面想擺脫和美國的戰略捆綁,想要獨立自主,想要國家自尊心;另外一方面呢,又不得不持續加深和美國的戰略捆綁。
在這方面,日本尤為顯得擰巴。
他想在國際上,尤其是在鄰居們面前樹立一個友好和平的形象,想要鄰居們忘記當年的歷史。但是呢,他一方面又想重塑過去的榮光,另一方面又害怕鄰居報復。
你就說擰巴不。
![]()
一個崛起,兩個衰落
中國制造業產值占全球35%,如果按產能算的話,這個數字可能超過50%。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在絕對的體量和成本優勢面前,一旦進入全面競爭,日韓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更要命的是,日韓這兩個國家是屬于典型的資源輸入型國家,對外進口依存度高達70%。
也就是說,一旦供應鏈上的任何一個環節被掐斷,都可能引發一場經濟大地震。
更讓他們發愁的是,自己最拿手的本事現在也遇到了挑戰。
以前全世界造大船,都要看日本和韓國的臉色。
但去年發生了一件讓業內震驚的事:
一家意大利公司把建造17艘大型液化天然氣船的訂單,全都交給了中國船廠。
為什么呢?
因為中國船廠的報價更合理,而且能保證按時交船。這就像以前只會找老字號裁縫做衣服的顧客,現在都轉向了手藝好、價格公道的年輕師傅。
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變化更加明顯。
以前大家搶著買日本電視機、韓國手機,現在中國的家電不僅質量跟上來了,價格還更實惠。
很多人家里的空調、洗衣機不知不覺都換成了中國品牌。
這種變化是慢慢發生的,就像春雨潤物細無聲一般,悄然改變著,準確的說是重新塑造老百姓的觀念。
有意思的是,日本和韓國自己之間也經常鬧別扭。
2019年的時候,日本因為二戰時期的舊賬和韓國鬧翻了,一氣之下,決定不再把造手機和芯片最重要的三種材料賣給韓國。這對韓國打擊很大,就像炒菜的時候被人突然掐斷了煤氣。
雖然韓國很生氣,但他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在很多關鍵材料上,他們一半以上都得從日本進口。
這兩個鄰居就像一對經常吵架但又不得不往來的親戚,誰都離不開誰,可在一起又總是鬧矛盾。
真是有趣至極!
![]()
現在的日本和韓國,最苦惱的莫過于:
他們既離不開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又放不下對美國的安全依賴。
這就像一個人,把兩只腳分別踩在兩條越漂越遠的船上,站不穩當,心里發慌。
美國要求他們把工廠搬到美國去,可他們在中國的生意又放不下。
這種兩頭為難的滋味,確實讓人尷尬,讓人糾結。
說到底,隨著中國的崛起,現在的亞洲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化。
日本和韓國的尷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還沒完全適應這個新時代。
這就像一場舞會換了音樂,有的人卻還在按原來的節奏邁步,難免會踩錯拍子。
未來的路怎么走,既要看他們自己的選擇,也要看整個亞洲大家庭如何相處。
畢竟,好鄰居才是無價寶,遠親不如近鄰這個道理,放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后記
日本和韓國,怎么說呢,確實也挺可憐。
或許,這也是小國的悲哀,是小國在大國博弈夾縫中生存的悲哀。
日韓,如今都還活在一個幻覺中,認為只要緊緊抱住美國的大腿,就能維持過去的繁榮,甚至能壓制住中國的崛起。
但是呢,有這么三個很關鍵的事,他們卻看不到。或者說,看到了卻無力改變。
他們沒法子搬家,只能和中國成為鄰居;
他們也沒法擺脫經濟上對中國供應鏈的深度依賴;
他們更是無法擺脫,成為大國博弈第一戰場的尷尬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