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譽)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離異往往會給未成年人帶來難以估量的心理沖擊。據統計,在涉未成年人離婚糾紛中,孩子因缺乏情感疏導,被迫卷入爭議當中,出現焦慮、抑郁、社交退縮等問題的比例高達三成以上。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未成年子女的傷害,成為擺在社會與司法面前的一道嚴峻考題。
![]()
近日,江源區法院受理了一起離婚案件,本案中,一對夫妻因感情破裂訴至法院要求離婚,雙方對于子女撫養權的歸屬存在分歧。孩子的意愿是解決撫養權爭議的重要依據,但對于心智尚未成熟、情感正處于劇烈動蕩中的未成年人而言,直接面對父母和法官做出“選擇”,無疑是一次巨大的心理壓力和情感煎熬。深知這一點的承辦法官,并未選擇在令孩子緊張的法庭上進行詢問,而是創新工作方法,在江源區綜治中心的心理咨詢室,邀請心理專家共同參與,通過組織心理沙盤游戲,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
“爸爸媽媽分開后,你想和誰一起生活呀?”在詢問過程中,法官沒有選擇嚴肅的訊問方式,而是蹲下身,用溫和的語氣與面前的孩子輕聲交流。法官尊重孩子的意愿,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的真實想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他們的聲音真正成為解決撫養權爭議的重要依據,這也確保了撫養權歸屬更符合孩子的身心需求和生活愿望。
家庭結構的變化或許無法避免,但社會的關懷可以為孩子筑起“避風港”。江源區法院的創新實踐,用專業的司法服務和細致的心理關懷,為離異家庭兒童點亮了成長路上的“燈塔”。在守護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每一份用心都不會白費,每一次努力都將成為他們未來勇敢前行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