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后復工3天了,很多同事和朋友紛紛覺得自己還沒有進入狀態——
晚上睡不著,白天昏昏沉沉、腦袋空空,吃什么都沒胃口,仿佛行尸走肉……
每天一到公司,就立刻陷入“工位20分鐘效應”:
打工人在工位上坐20分鐘,即使什么都沒做,精力也會迅速被抽干,感到很煩躁。
同款的還有“上學20分鐘效應”“復工失憶效應”。
比如:一回到學校就Emo,上課沒一會兒就想刷手機;
不管做什么都無法集中注意力,還容易感到焦慮和憤怒……
以上這些,其實都是“假期綜合癥”(Post-Holiday Syndrome)的表現。
臨床心理學家納奧米·托雷斯·麥基(Naomi Torres Mackie)研究發現:經歷過節日這種令人興奮的日子后,人們往往會有失望感、沮喪感,身體出現戒斷反應,從而引發一系列不適。
這份不適會令我們變得消極,覺得當下的生活沒有意義。
但其實,消極只是暫時的。
今天的文章,壹心理就想好好和大家聊一聊:
如何應對“假期綜合癥”,盡快恢復正常狀態?
每個人都需要休息和放松,但我們大半生都離不開學習和工作,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過好每一個當下。
![]()
![]()
人為什么會越休息越累?
問大家一個問題:
經過較長時間的休息,人的狀態本應更好,怎么反而變得萎靡不振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長時間休息破壞了平時的生活節奏。
心理學家巴普洛夫創立的“動力定型理論”指出:
人們反復重演某種活動,會逐漸在大腦皮質高級神經系統中,建立并鞏固出條件反射活動模式。
就像假期每天睡懶覺,你的身體已經形成了習慣。突然開始7點起床,習慣被破壞,人就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搭建新的條件反射活動模式。
所以,你會在經過一周以上的休息放松后,依然感到心浮氣躁、拖延擺爛,需要調很多個鬧鐘才起得了床。
同樣的情況不止發生在節后,還有平常的休息日。
“月曜效應”(Monday Effect,又名“周一疲乏綜合癥”),是指我們在休息兩天后,周一上班或上學時出現的一系列癥狀,如疲倦、食欲缺乏、情緒低落等。
想象一下:周五下午,你結束了一周的忙碌,關上電腦,回家路上一直在愜意地想:
“周末我要擺爛、睡懶覺、打游戲、逛街……”
然后周末轉瞬即逝,周一早上你睜開眼,一想到休息日結束了,要再熬5天才能休息,毫無起床的動力,甚至感到生不如死。
這不一定是因為你休息不足、無效休息,更可能是身體習慣了一天不洗臉、躺在沙發上看電影、困了就打個哈欠繼續睡的節奏,無法適應早起了。
就像英國作家埃爾伯特說的:“沒有比剛剛度過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無論休息得多好,生活節奏一旦發生改變,都需要耗掉一部分能量,才能適應新節奏。
更何況,很多人并沒有得到好的休息,只是在無節制地放松。
研究發現:睡得太多會“睡醉”,醒后不但不會精力充沛,反而昏昏沉沉、頭痛乏力,跟宿醉差不多。
而長時間刷手機、看短視頻,也會導致自己更容易感到焦慮、緊張,越來越難感到快樂。
所以,不怪有些人節后上班摸魚。美好的時光往往伴隨著一定代價,假期玩得越開心,反而越難重新適應工作和學習。
![]()
![]()
出現“假期綜合征”,是因為身體發生了這些變化
當你因為復工、開學而心情沮喪時,或許你并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到底發生了什么。
而了解,是適應和調整的第一步。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當身體受到“假期綜合癥”的影響時,正陷入“低多巴胺”狀態。
多巴胺,是激發快樂的主要神經遞質。
《貪婪的多巴胺》一書中有研究提到:
多巴胺的興奮并不會太持久,當期待的事情變成正在發生的事情,多巴胺的工作就完成了,這時失望就會乘虛而入。
就像放假前一天的心情最輕盈、愉快,一想到周末可以放肆做喜歡的事就無比興奮,這時多巴胺水平提升到一定峰值。
真到了假期,一心沉浸在玩樂、擺爛、放松中,期待感逐漸消失,并在假期結束時畫上句號,多巴胺也隨之消失。
假期刺激著人的多巴胺水平變化,科學研究發現:放假給人帶來的幸福感,主要在放假開始之前。假期放肆做喜歡的事,刺激結束后就會進入“多巴胺低谷期”。
所以,放假前一天的下班時刻最開心,而復工、開學前的一晚最郁悶。
另外,假期復工,會讓我們的身體陷入“低喚醒水平”狀態。
喚醒水平,是指情緒的激活程度,既包括快樂、興奮等積極情緒,也包括抑郁、焦躁等負面情緒。
當身體處于低喚醒水平,會體會到更多抑郁、焦躁等負面情緒。
這是因為假期人們遠離壓力源,情緒接收通道不常用,這使得感覺興奮水平、激素水平和肌肉的準備性近乎休眠。
就像老話說的“腦子不用就會生銹”,長時間沒有情緒波動,人的感覺也會變遲鈍消極,體會不到除了玩樂之外的事有什么樂趣。
心理學中有一個“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過低的喚醒水平不利于工作,會降低工作效率。
而假期結束后的工作量比較大,需要較高的喚醒水平才能應對。
此外,法國馬賽大學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低喚醒水平的笑聲,在旁人聽來更像嘲笑和諷刺,這讓“復工黨”的心情更不好了。
所以,復工后提不起勁和人溝通,實在太正常了,低喚醒水平讓我們滿臉寫著“莫挨老子”。
最后,假期結束時,我們的身體可能仍處在高壓力水平。
你相信嗎?很多人假期并沒有好好休息,玩了幾天,反而更累了。
比如,面對親戚時需要強顏歡笑;和父母相處不愉快,難以適應;面對一些應酬不想去,又不得不去……
這些事不僅沒有讓我們放松,還容易令我們陷入自我否定和不安的情緒中,精力得不到補充,變得身心俱疲。
如果你假期過得比較艱難、不如意,那么復工、復學后心情怎么也好不起來,也是人之常情了。
![]()
![]()
如何擺脫“假期綜合征”?
哲學家羅素的這段話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
“不要因為睡懶覺而感到自責,因為你起來也創造不了什么價值。你能在浪費時間中獲得樂趣,就不是浪費時間。”
怎么好好度過每一天,你我的答案都不一樣,但快樂的感受是一樣的。
因此,不妨拋開腦海中的各種雜念,活好當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取悅自己。
在這里,我想給大家分享4種自我調整方案:
1、每天做15分鐘的正念呼吸練習。
正念呼吸練習是指:在平靜狀態下,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上,放空自己。
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上的一項研究,對一組有焦慮、壓力等問題的人群進行了為期 8 周的正念呼吸訓練干預,通過問卷調查和生理指標檢測發現:
參與者的焦慮、壓力水平顯著降低,心理韌性和生活滿意度有所提高。
如果你假期后對工作充滿抵觸,每天感到頭暈眼花、心浮氣躁、胸悶難耐,可以在工作間隙或者午休時分,做15分鐘正念呼吸練習:
找個安靜的角落,坐下后閉上眼睛,專注于自己的呼吸。
慢慢地吸氣,感受空氣進入鼻腔、充滿肺部,然后緩緩地呼氣,感受腹部的起伏。
在這個過程中,盡量排除雜念,只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做完后,你的心情會平靜許多,身體也沒有那么緊繃。
同時,還可以搭配更健康的生活作息:每天淋浴+泡腳+清淡飲食+加強鍛煉,適當補充維生素,給身體以強有力的營養支持。
2、適度提高多巴胺水平。
從色彩心理學來講,涂鮮艷的口紅,穿戴彩色的衣服、配飾……能激發人內心的積極情感,從而有利于心情愉悅。
另外,適當食用黑巧克力、定期進行有氧運動、多曬太陽、多和親友聊天等,也能幫助提升多巴胺水平,緩解焦慮和壓力。
這樣人的專注力、自主性也會上升,慢慢進入到比較好的狀態。
3、將喚醒水平保持在中等程度,最有利于恢復狀態。
紀錄片《施圖茨的療愈之道》中,精神科醫生菲利普·施圖茨,展現了他的一種心理療愈技術:珍珠串(String Of Pearls)。
它需要我們畫一串珍珠,再畫一條線,把珍珠串聯起來。
每一顆珍珠代表我們的一次行動,它或許有瑕疵,但每一顆珍珠的價值都是平等的,它們共同組成了一串珍貴的珍珠串。
每一個珍珠里都有一個黑點,它代表著我們的每一次行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關鍵在于我們能從中獲得什么,然后繼續前行。
![]()
比如,早上“半死不活”地艱難起床,是一顆珍珠;下班后躺在沙發上刷手機,也是一顆珍珠……
我們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不用去想好還是不好,只需要繼續做,把下一顆珍珠串好。
我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珍珠串技術”能夠有效控制人的喚醒水平,讓我不因為好事發生而過度興奮,也不因為事情搞砸而過度郁悶。
畢竟,我只需要以當下的行動來評價自己,不需要在乎過去和未來,這讓我對生活的控制感大大增加,行動起來也容易很多。
![]()
![]()
看到這里,如果你還是覺得假期過后渾身不得勁,怎么也提不起精神過好當下,我想和你分享一段來自神父艾爾弗雷德·蘇澤(Alfred D'Souza)說過的話:
“長期以來,我都覺得真正的生活似乎即將開始,可是總會遇到某種障礙,如得先完成一些事情——沒做完的工作,要奉獻的時間,該付的債等等。之后生活才會開始。
最后我醒悟過來了,這些障礙本身就是我的生活。”
那些不得不做的工作、社交,那些維持生活秩序的小事,共同組成了我們的日常。
它們或許無趣,或許讓你很累,但絕非沒有意義,正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能生生不息地生活下去。
去做具體的事吧,穩穩地托舉自己。
世界和我愛著你。
作者:芒來小姐
編輯:一顆多肉、笛子
圖源:unsplash
參考文獻(滑動查看)
[1]《人人健康》雜志社. (2023). 人人健康, (29).
[2]雅瑟. (2012). 心理醫生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3]水中魚. (2015). 冷口味心理學. 立信會計出版社.
[4]《Is low-arousal laughter a reliable cue for iron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tegrating speech and laughter meanings》ChiaraMazzocconi;Caterina Petrone;MaudChampagne-Lavau,崔日榮 譯,Journal of Pragmatics,Volume 235,2025,Pages164-181
[5]金鉑. (2022). 減壓生活. 人民郵電出版社.
“生活不是等待風暴過去,而是學會在雨中跳舞。”
如果你也常常感到身心俱疲、能量耗盡,甚至抗拒一切行動的開始。那么,不妨嘗試向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
在心理咨詢中,咨詢師會幫你釋放長期積壓的負面情緒,重啟身心恢復能量。通過心理咨詢,你能重構生活與工作的意義感,掙脫焦慮和虛無的枷鎖,在雨中找到屬于你的舞步。
為了鼓勵更多人體驗心理咨詢,壹心理推出了半價咨詢優惠活動。原價¥400~1000的心理咨詢,首次下單低至¥200/次!
立即點擊海報,立即預約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