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一起過,在山里住民宿、做蠟染、摘果子,孩子玩得不想走,我們也難得這么放松!”在普定縣白巖鎮講義村的阿妹山莊內,來自貴陽的游客王女士正和孩子一起體驗制作蠟染,臉上滿是笑意。
國慶中秋雙節,去鄉村旅游成為更多人的新選擇。安順憑借“21℃城市”的宜人氣候、秀美的山水風光與厚重的民俗文化,開發多種多樣的鄉村旅游產品、創新越來越多鄉村旅游體驗場景,城市周邊游、民俗體驗游、民宿休閑游……各類鄉村旅游業態持續升溫,吸引著一波又一波游客“到鄉村去”,讓和美鄉村成為更多人的“詩和遠方”。
田園風光引客至 農耕體驗添樂趣
平壩區白云鎮平元村,稻香悠悠,農耕風情,吸引游人紛至沓來。
秋風送爽,稻浪飄香,游人如織,盡享田園之樂。國慶期間,平元村“昊禹·稻花鄉里”熱鬧非凡,農事體驗、稻田捉魚、觀光小火車等各類活動精彩連連。
![]()
平壩區“昊禹·稻花鄉里”稻田
“平元村是以昊禹米業稻田農旅為核心特色,為游客打造沉浸式田園體驗,今年國慶期間,我們全力做好農事體驗項目、游客保障、安全管理等服務保障。”貴州昊禹米業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勇介紹。如今,昊禹稻田觀光區、農事體驗園、鄉村休閑步道等景點串珠成鏈,形成了集田園風光與農旅體驗于一體的特色旅游線路。國慶期間,“昊禹·稻花鄉里”接待游客達8000人次。
景區的紅火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國慶期間我們再景區旁擺小吃攤,賣些涼粉、炸洋芋,每天收入可達200余元。”村民黃紀友說道。據了解,國慶期間該村像黃紀友家這樣的小吃攤共有十多家。
在西秀區舊州鎮浪塘村,河水碧波蕩漾,田疇稻浪層疊。
“國慶中秋雙節正值水稻豐收季節,村里有的民宿還為游客提供了收割稻田、稻田抓魚等農耕體驗。”浪塘村黨支部書記王婷婷介紹道,10月1日至8日浪塘村接待游客突破2000人。
![]()
游客在浪塘村河岸游玩
“新需求帶來新機遇,我們立足稻田風光、農耕文化、特色果蔬等旅游資源,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帶動周邊交通、餐飲、住宿業態蓬勃發展。”王婷婷說。國慶中秋雙節期間,浪塘村十余家民宿人氣爆滿。
安順經開區羊場村依托十里荷廊田園綜合體,打造觀光小火車、凌空溜索等旅游項目吸引游客;平壩區小河灣村依托濱水田園風光,打造集露營、燒烤、民宿于一體的旅游鄉村……從匆匆打卡到體驗鄉村慢生活,田園風光、詩意山水、鄉土文化成了游客的新向往。鄉村旅游,鋪就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全面振興路。
非遺活化展古韻 沉浸體驗品鄉愁
高蕩古寨,布依風情,千年古韻,吸引游人接踵而至。
銅鼓聲里,布依族少女身著民族服飾,踏歌起舞,布依族史詩在青山綠水間生動再現。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高蕩古寨內熱鬧非凡,布依山歌對唱、民族舞蹈、傳統技藝展示輪番上演。
![]()
高蕩景區篝火晚會
“高蕩是以千年布依古寨為文化底色,為游客打造原生態的民族文化體驗,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我們從體驗、氛圍、服務、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景區相關負責人付靖濤介紹。如今,高蕩古堡、梭羅河風光、布依文化博物館等景點串珠成鏈,形成了集自然風光與民族文化于一體的特色旅游線路。數據顯示,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高蕩景區游客量達2萬余人次。
平壩區天龍屯堡,石板巷縱橫交錯、屯堡石屋錯落有致。“我們一家提前查了屯堡文化攻略,就想親手體驗地戲面具繪制,感受這份‘活態的明代軍事民俗’。”來自貴陽市的游客李敏正帶著孩子在勾勒地戲臉譜的紋樣。
“我們始終守住屯堡傳統風貌底線,重點引進屯堡蠟染市集、地戲常態化展演、屯堡服裝秀等業態。”天龍屯堡景區總經理楊津介紹,國慶中秋期間,景區還創新打造“天龍記憶館”“天龍老電影”等體驗項目。
![]()
云山屯景區地戲表演
游屯堡、看地戲、穿鳳陽漢裝、品屯堡驛茶……這份愈發醇厚的“文化味”背后,是對民俗、民族、文化的系統性保護與活化。截至目前,安順市共有78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目前,全市已形成民族蠟染、地戲傳習、民族展演等非遺業態,帶動蠟染、演藝、文創等相關產業就業增收。
西秀區云山屯村保留著完整的明清屯堡建筑群,推出“村T”、明朝劇本殺、地戲展演等沉浸式體驗;鎮寧自治縣石頭寨村以“石頭王國”景觀為基底,建設蠟染一條街、布依風情街;安順經開區三合苗寨依托濃郁的苗族風情,舉辦蘆笙會特色民俗活動……這個國慶中秋假期,全市各特色鄉村挖掘文化內涵,推出新玩法,吸引各地游客。
特色民宿留客駐 完善配套促振興
游客漫步鄉間小道,布依農家敞開院門。城鄉融合,為安順鄉村打開了文旅發展新空間,釋放出蓬勃活力。
鄉村旅游持續升溫的背后,是城鄉基礎設施加快聯通、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白天逛石頭寨聽屯堡故事,晚上圍篝火唱歌,太愜意了!”在西秀區大西橋鎮九溪村月亮灣山莊內,來自貴陽的游客徐女士感慨道。
![]()
九溪村月亮灣山莊露營基地
“從云峰收費站出高速,不到20分鐘就到村里了,新能源汽車還能在村里停車場免費充電,來一趟特別方便。”徐女士笑著說。
“村里不僅建了充電樁、太陽能路燈,還修了步行棧道,游客來了既方便又舒心,自然愿意來、留得住。”九溪村黨總支書記宋云紅介紹,截至目前,村里已發展民宿20余家、農家樂5家,今年以來,村民靠民宿、農家樂增收不少。
“住在風情民宿內,出門就是龍宮景區,推開窗就能見喀斯特山林,游客都夸環境好。”黃果樹旅游區龍宮鎮龍潭村黨支部書記馬力說,國慶中秋假期游客來龍宮玩大多數選擇在該村住宿。
龍潭村地處龍宮風景區核心區旁,過去游客大多直奔景區,在村里“過而不留”。近年來,龍潭村鼓勵村民將閑置的房屋改造升級,發展有本土特色的民宿和農家樂,真正實現了以景帶村、以村促景。目前全村已有60余戶農戶投身餐飲民宿行業。
![]()
天龍屯堡景區游客正在觀看表演
安順經開區幺鋪鎮阿歪寨村將30棟危舊老宅改造為80余間布依風情民宿,配套研學、文創等業態;黃果樹旅游區蠻寨村的“匠廬·閱山”民宿臨崖而建,可遠觀壩陵河大橋,讓民宿從“歇腳點”變成“旅游目的地”;西秀區舊州鎮把士村聚焦避暑旅居,盤活閑置農房發展特色民宿,目前已發展30余家民宿……
從安順鄉村旅游的火熱景象,能清晰看到和美鄉村建設的扎實成效。近年來,安順市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持續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1萬余公里,行政村5G通達率達90%以上,農村供水保障率穩定在90%以上。好山好水好環境,不僅換來了鄉村文旅的好前景,更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旅游勢頭向好,激活鄉村全面振興新動能,一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活幸福的美麗畫卷正在安順鄉村大地鋪展。
安順市融媒體中心記者郝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