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 本文共2823字,閱讀時長大約6分鐘
前言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紅樓夢》里王熙鳳的這句話,用來形容秦末權臣趙高的結局實在是太貼切不過了。
作為秦帝國權力游戲里最會翻手為云的玩家,趙高的人生像一場極致的豪賭:從沙丘之變時篡改遺詔、賜死扶蘇與蒙恬,到伙同李斯架空胡亥成為影子皇帝,再到指鹿為馬清洗朝堂異己,最后干脆用毒酒結果了秦二世的性命。
![]()
趙高明明掌控了整個局面,為什么會栽在子嬰手里?是子嬰藏得太深,還是趙高飄得太狠?今天老達子就來給大家帶大家一探究竟~
趙高的權力巔峰
趙高的發家史,本質上是一場賭徒的游戲。
他原本是秦始皇身邊的中車府令(管皇帝車馬的官),因為會來事、懂法律,慢慢成了胡亥的老師。秦始皇死后,他看準機會,聯合李斯篡改了遺詔,并賜死扶蘇、立胡亥為帝。從此,他的權力就像滾雪球一樣膨脹了。
他先殺了李斯,自己當上丞相。再用指鹿為馬為自己立威,最后干脆連胡亥都不放在眼里了。
殺胡亥的那天,趙高找了個完美借口:山東的盜賊(指項羽、劉邦)都打過來了,你胡亥要負全責。
《史記·秦始皇本紀》里詳細寫了當時的場景:
閻樂帶著人沖進望夷宮,先殺了守門的衛士,然后拿著刀指著胡亥的鼻子罵:你驕橫無道,殺人如麻,天下人都反你,趕緊自己了斷吧!
胡亥嚇得渾身發抖,還想求饒:我能見見丞相嗎?閻樂說不行。胡亥又說:那給我一個郡,讓我當王總行吧?不行。那當萬戶侯?還是不行。
最后胡亥哭著說:我愿意和妻子兒女當老百姓,像其他公子一樣行嗎?。閻樂不耐煩了:我是奉丞相的命令來殺你的,你廢話再多也沒用!
胡亥沒辦法,只能拔劍自殺。這個曾經坐在龍椅上作威作福的皇帝,死的時候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穿。
殺了胡亥,趙高沒急著當皇帝,他還沒傻到直接搶龍椅。相反,他裝模作樣地召集大臣,說:現在六國都復立了,秦朝不能再稱皇帝了,應該降為秦王,然后立胡亥的侄兒子嬰為秦王。
趙高打的什么算盤?
他想通過降低子嬰的身份,弱化他的正統性,只要子嬰不是皇帝,只是秦王,那趙高還是那個總攬朝政的丞相,你敢不聽我的?
![]()
在趙高看來,這一步堪稱完美:既除掉了不聽話的胡亥,又立了個軟柿子子嬰,自己的權力穩如泰山。
但趙高忘了,權力的本質是威懾力,而威懾力需要基礎。他的權力基礎,早就被他自己掏空了。
趙高的權力早就千瘡百孔了
趙高殺胡亥的時候,外面的世界早就亂了。
項羽在巨鹿之戰中滅了章邯的20萬秦軍主力,秦軍的家底沒了。劉邦也帶著義軍已經打到武關(陜西丹鳳縣),離咸陽只有一步之遙了。再加上各地的盜賊(反秦義軍)像潮水一樣涌進來,趙高根本擋不住。
更要命的是,軍方根本不支持趙高。
章邯投降項羽后,咸陽的守軍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趙高曾想派軍隊去守武關,結果士兵們一聽要打劉邦,全跑了。誰愿意為這個殺皇帝的奸臣賣命?
不光軍方不支持趙高,就連朝廷的大臣們也早想反了。趙高的指鹿為馬雖然殺了一批大臣,但剩下的人不是怕他,而是等著看他死。
《史記·李斯列傳》里說,趙高殺胡亥后,群臣弗許。大臣們表面上服從,心里早就恨透了他。尤其是那些跟著秦始皇打天下的老臣,比如馮劫、馮去疾(可惜這兩人已經被趙高殺了),他們根本看不起這個宦官出身的丞相。
最關鍵的是,子嬰不是胡亥。
胡亥是個只會玩的富二代,子嬰卻是個藏得深的狠人。他早就看清了趙高的算盤:你立我為秦王,不是因為我聽話,是因為你想操控我。
所以子嬰一上位,就開始裝孫子。他說自己生病,連宗廟祭祀都不去,要知道,古代皇帝(秦王)不去宗廟,是大逆不道的事。
他讓身邊的宦官韓談、兒子跟著自己,偷偷商量對策。《史記》里說,子嬰對他們說:趙高殺了胡亥,怕群臣殺他,才立我為秦王。他遲早要殺我,不如先下手為強。
![]()
子嬰的反擊
趙高的末日,終于到了。
按照規矩,新秦王即位前要去宗廟祭祀,喝齋戒酒。子嬰病了好幾天,趙高催了好幾次,子嬰都不去。最后趙高急了,他怕群臣說他不敬宗廟,只能親自上門催。
那天,趙高穿著丞相的官服,氣沖沖地走進子嬰的寢宮:宗廟祭祀是大事,秦王怎么能不去?
子嬰坐在床上,面無表情地說:我病了,走不動。
趙高更生氣了,上前一步想拉子嬰起來,就在這時,躲在帳后的韓談突然沖出來,一刀刺進趙高的胸口。
子嬰與其子二人謀,令韓談刺殺高——《史記》
這個曾經權傾天下的丞相,死的時候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趙高的三個致命誤判
1.第一個誤判:他以為子嬰是軟柿子
趙高選子嬰當秦王,無非就只是想扶立一個傀儡皇帝,他以為選了子嬰,就能繼續當幕后的操盤手:讓子嬰掛個秦王的虛名。
可他完全看錯了子嬰的底色。
子嬰不是沒脾氣的軟柿子。早在胡亥要殺光兄弟姐妹時,子嬰就敢站出來硬剛:“臣聞輕慮者不可以治國,獨智者不可以存君……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離也!”(《史記?秦始皇本紀》)
翻譯過來就是:“你殺忠臣立小人,會讓大臣離心、士兵寒心!”這份膽量,早就在告訴趙高:我子嬰不是任人拿捏的主兒。
子嬰更不是沒腦子的傻子。當趙高要他去宗廟“齋戒即位”時,他立刻識破了殺機:“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
他太清楚趙高的算盤了,想借宗廟儀式的名頭,在無人之地殺他滅口。
2.第二個誤判:他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一切
趙高殺胡亥時,大概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一切了。朝堂上指鹿為馬沒人敢反對,軍隊里章邯雖然投降,但剩下的兵還聽他調遣,連皇帝的性命都攥在手里。
![]()
可他忘了,權力的本質是共識,而不是威懾。他的權力,從來不是大臣們擁戴來的,而是靠殺人立威嚇出來的。指鹿為馬時,大臣們要么跟著說瞎話,要么裝沒看見,但心里都恨得牙癢癢。李斯死后,秦廷的文武官員早就對他離心離德。甚至連他的親信,都未必真心站在他這邊。
3.第三個誤判:他誤判了子嬰的策略
子嬰殺趙高的過程,《史記》寫得清清楚楚,像一場精心設計的請君入甕。
整個過程,子嬰只用了隱忍兩個字。他太清楚了,如果和趙高硬拼,自己是沒勝算的,因為趙高手里有兵,朝堂上有黨羽。所以他選擇“以退為進”:你不是覺得我怕你嗎?那我就讓你覺得我更怕你,等你放松警惕了,再一刀結果你。
趙高到死都沒明白:子嬰的不敢去,不是害怕,而是引蛇出洞。子嬰的裝病,不是軟弱,而是等待時機。他以為自己在“操控子嬰”,實則早就成了子嬰的“獵物”。
老達子說
趙高的故事,其實是所有權臣的鏡子:靠陰謀上位的人,終會被陰謀反噬;靠恐懼維持權力的人,終會被恐懼淹沒;不解決根本問題的人,終會被根本問題打倒。
就像《史記》里說的:“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那個指鹿為馬的清晨,其實早就注定了趙高的結局。當所有人都不敢說真話時,你以為自己控制了一切,其實你已經成了孤家寡人。
而子嬰的刀,不過是戳破這個謊言泡泡的針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