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氏家訓》中提到:“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家的氛圍和走向,往往從細微處流露,而“嘴”便是這關鍵的窗口之一。
01 夫妻和嘴
俗話說:“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
夫妻之間的言語交流,是家庭和諧的基石。
若夫妻間常是爭吵不休、惡語相向,那家就如同被烏云籠罩,壓抑而冰冷。
相反,當夫妻懂得用言語去包容、去贊美、去鼓勵對方時,家便充滿了溫暖與愛意。
林徽因與梁思成,這對建筑界的伉儷情深。
在面對艱苦的野外考察環境時,他們相互打氣,用幽默風趣的話語化解疲憊;在學術觀點有分歧時,又能耐心傾聽、理性討論,從不傷及彼此的自尊與感情。
他們的家,因這和嘴的交流,成為了一個充滿智慧與溫情的港灣,吸引著眾多友人前來交流,也孕育出了更多優秀的學術成果。
02 父母暖嘴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父母的話語,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
那些總是指責、抱怨、打擊孩子的父母,無異于在孩子的心靈上種下消極的種子,讓孩子自卑、怯懦,難以茁壯成長。
而懂得用溫暖言語去激勵、去引導、去呵護孩子的父母,便是為孩子點亮了一盞明燈。
蘇軾的父親蘇洵,雖早年未有建樹,但對蘇軾兄弟的教育卻極為用心且方法得當。
他從不以嚴苛的言語逼迫孩子學習,而是以溫和的鼓勵、耐心的講解,激發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
蘇軾在成長過程中,也常能從父親的言語中汲取力量,即便遭遇貶謫等挫折,也能豁達面對,最終成為文學史上的巨匠,蘇家也因這良好的家風傳承而聲名遠揚。
03 家人善嘴
家是一個整體,家人之間的言語互動,關乎整個家庭的氛圍與凝聚力。
若家人都習慣以抱怨、指責來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那家便會成為一座怨氣滿滿的牢籠,讓每個人倍感壓抑。
而當家人能以善意的言語去安慰、去幫助、去化解矛盾時,家便是一艘能抵御風浪的堅固船只。
在一些大家庭中,難免會有各種瑣事紛爭。
但那些能夠長久和睦相處的家庭,往往是家人們都懂得善嘴。
當長輩遇到困難時,晚輩們主動關心、出謀劃策;當晚輩犯錯時,長輩們耐心教導、不傷其心;兄弟姐妹之間相互打趣卻不傷感情,相互扶持共渡難關。
這樣的家庭,無論遇到多大的風雨,都能緊緊相依,攜手前行,讓家的溫度代代相傳。
家的“溫度”,其實就藏在每個人的“嘴”里。愿我們都能用和嘴、暖嘴、善嘴,去構建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家,讓家人在其中幸福安康,讓家成為世界上最美好的港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