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作者定會不負眾望,按時按量創作出更優質的內容。
前 言
國慶假期還沒過的時候,孟加拉國臨時政府突然官宣,要花22億美元從中國買20架殲-10C 戰斗機,更讓人議論紛紛的是這筆錢居然要分10年貸款還清,每年連本帶利還不到3億。
![]()
消息一出不少人直呼“中國這是做慈善”,畢竟放眼全球哪有賣先進戰機還給這么長還款期、這么低利息的,可要是真往深了扒,你會發現這賬壓根不是“虧不虧”那么簡單,里面藏著的地緣博弈、市場布局,比空戰纏斗還精彩。
![]()
10年還清貸款
這樁買賣里最讓人“心疼中國”的細節就是價格,孟加拉國自己算過一筆賬,20架殲-10C 的機身本身才花12億,平均一架6000萬美元。
![]()
要知道美國同級別F-16V單機就得1.4億起,歐洲“臺風”更是奔著2億去,就算是俄羅斯的蘇-35,也得8000萬一架。
更別說這22億里還包含了全套“大禮包”,備用航空發動機、能打150公里的霹靂-15E導彈、近距離格斗的霹靂-10E導彈,還有到2035年的飛行員培訓和地勤維護,等于買了戰機還送“終身保養”,這性價比擱誰看都覺得“血賺”。
![]()
可孟加拉國為啥敢這么“砍價”,說穿了還是“家底薄”,這個三面被印度圍著的國家,2024年GDP剛到4600億,外債卻欠了1000億,每年軍費也就50億,空軍能分到的錢更是只有20億左右。
要是一次性掏22億,相當于把空軍一年的預算全砸進去,后續戰機加油、維護都得喝西北風,所以他們一開始就跟中國提條件:要學巴基斯坦的模式,首付30%,剩下的分10年還,最開始中方還猶豫,畢竟孟加拉國過去幾十年政權更迭不算少,萬一中間出變故,錢收不回來咋辦?
![]()
可架不住孟加拉國找來了中國進出口銀行做擔保,還談下了2%-3%的超低利息,要知道市面上商業貸款利息最少也得5%,這等于中國變相給了一筆“戰略無息貸款”。
有人說“中國這是被窮鄰居架住了”,可真要是算長遠賬,這筆買賣的“隱性收益”比22億現金還值錢,先說說最實在的產能問題,成飛的殲-10生產線每年能造30-40架,現在中國空軍重點換殲-20、殲-16,殲-10的國內訂單少了,生產線不能停啊。
![]()
孟加拉國這20架訂單,剛好能讓生產線滿負荷轉1-2年,帶動的不僅是飛機本身,還有渦扇-10B發動機、有源相控陣雷達、導彈配套的產業鏈,光這背后拉動的就業和技術迭代,就不是短期利潤能衡量的。
![]()
買殲-10真實原因
更關鍵的是“地緣布局”這步大棋,孟加拉國買殲-10C,可不是單純為了“好看”,而是被印度逼得沒辦法了,就在去年印度直接在印孟邊境部署了一個中隊的“陣風”戰機,這款能掛“流星”導彈、號稱“歐洲最強戰機”的家伙,直接把孟加拉國的防空壓力拉滿。
![]()
要知道孟加拉國空軍現在的家當,還是36架殲-7和8架老掉牙的米格-29,殲-7連超視距作戰能力都沒有,米格-29是上世紀90年代的型號,雷達還不如現在的家用汽車導航精準,真要是跟“陣風”對上,簡直就是“拿步槍打導彈”。
![]()
而殲-10C的到來直接把這局面給扭過來了,去年5月印巴空戰的事兒,孟加拉國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當時印度83架戰機空襲巴基斯坦,巴基斯坦10多架殲-10C在200公里外就靠著預警機引導,發射霹靂-15導彈,一下就擊落4架“陣風”,打出4:0的戰績,這可不是紙上談兵,是真刀真槍的實戰證明,殲-10C的雷達能同時跟蹤12個目標,霹靂-15的射程比“陣風”的“流星”還遠50公里,就算是近距離格斗,殲-10C 的鴨翼布局也比“陣風”更靈活。
孟加拉國這次買20架,12架單座負責空戰,8架雙座兼顧訓練和對地攻擊,剛好能組建兩個完整的作戰中隊,再配上地面預警雷達,至少能在印孟邊境形成“對等威懾”。
![]()
有意思的是印度總理莫迪一開始壓根沒把這事兒放眼里,他總覺得孟加拉國窮得叮當響,連軍費都不夠花,哪來的錢買先進戰機,可孟加拉國這次是“咬著牙也要上”,他們算過分10年還款,每年也就花2億多,占空軍預算的10%左右,既能扛住印度的壓力,又不至于拖垮財政。
更妙的是這20架殲-10C一到位,南亞的空中格局就變了,巴基斯坦在西邊有36架殲-10C,孟加拉國在東邊有20架,等于從東西兩側把印度夾在中間。
![]()
以前印度空軍能集中力量應對一邊,現在得兩邊分兵,戰略部署一下子就緊張起來,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比多賣幾架戰機還管用。
當然這筆買賣也不是沒風險,最讓人擔心的就是“還款”問題,孟加拉國雖然近20年沒違約過,但政局穩定性一直是個問號,萬一未來出現政權更迭,新政府不認賬咋辦。
![]()
不過中國早有預案,一方面貸款協議里加了“彈性條款”,要是孟加拉國經濟真出問題,還款期能延長到30年,利息還能再降;另一方面借著這次軍購,中孟還談了不少合作,孟加拉國要升級能起降殲-10C的機場,中國企業可以參與建設;他們缺電力,中國能幫著建光伏電站;甚至連戰機的后續維護,都得依賴中國的技術支持,這么一來雙方就綁在了一條船上,孟加拉國就算想違約,也得掂量掂量后續合作的損失。
![]()
中國的南亞布局“大賬”
還有人說“中國這是在跟美俄搶市場”,這話沒說錯,但不全對,以前國際軍貿市場,中型戰機基本是美俄歐的天下,美國靠F-16,俄羅斯靠米格- 29,歐洲靠“臺風”“鷹獅”,中國戰機以前只能賣殲-7這種低端機型,沒人認高端貨。
![]()
可殲-10C不一樣,它既有實戰戰績,價格又只有西方機型的一半,還不附加政治條件,不像美國賣F-16得讓你簽“不賣給第三方”“接受人權審查”的條款,俄羅斯賣米格-29,連備件都得卡著供應。
現在孟加拉國開了個頭,后面跟著的國家可不少,緬甸、斯里蘭卡早就盯著殲-10C了,非洲的尼日利亞、埃及也在打聽價格,甚至連被美國制裁多年的伊朗,都想借著“一帶一路” 的機會買幾架替換老掉牙的F-4。
![]()
按照這個趨勢再過5年,殲-10C很可能成為全球賣得最好的中型戰機之一,到時候中國在國際軍貿市場的話語權,就不是現在能比的。
![]()
結語
這么算下來“中國賣虧了”的說法,其實是只看眼前的“小錢”,沒看到長遠的“大賬”,軍貿從來不是單純的“一買一賣”,而是國家間的戰略合作,賣的不僅是戰機,還有技術、服務和信任;買的也不僅是裝備,還有安全、格局和未來。
![]()
孟加拉國花22億買20架殲-10C,10年才還清貸款,表面看是中國“讓利”,實則是雙方各取所需,孟加拉國獲得了對抗印度的底氣,中國打開了南亞市場的大門,還順帶強化了“一帶一路”的合作紐帶,這種“雙贏”的買賣比單純賺多少錢都值。
未來10年,隨著殲-10C陸續交付,孟加拉國空軍的實力會一步步提升,而中國的戰機出口也會借著這個“樣板工程”越走越遠,到時候再回頭看,可能會發現這22億、10年貸款的買賣,其實是中國布局全球軍貿市場的“關鍵一步”,而那些當初喊著“中國賣虧了”的人,恐怕得重新算算這筆“戰略賬”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