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委內瑞拉反對派領導人瑪麗亞·科里娜·馬查多(María Corina Machado)。
這一決定不僅是對她個人的嘉獎,更是對委內瑞拉人民長期追求自由、民主與公正的奮斗的肯定。
![]()
圖片
馬查多的政治生涯,可以說是委內瑞拉近十年來政治動蕩的縮影。她出身中產家庭,受過良好教育,最初以自由市場倡導者和改革派政治家身份嶄露頭角。
然而,自2014年起,她便成了當局眼中的“異見者”。那一年,她因被指控“叛國”而被剝奪國民議會議員資格,隨后接受司法調查。從此,政治迫害、監控與威脅伴隨她的每一步。
但馬查多沒有退縮。她接替被捕的反對派領袖萊奧波爾多·洛佩斯,成為反對派的新面孔。在一度被普遍認為民主已死的國度,她依舊堅信變革的可能。她說:“獨裁政權可以剝奪我們的職位、封鎖我們的選票,卻無法摧毀人民的意志。”
2023年10月,馬查多贏得反對派聯盟的初選,成為2024年總統選舉最有希望挑戰馬杜羅的人物。然而,選舉委員會卻以她“被禁止擔任公職”為由,阻止她參選。面對封鎖,她并未妥協,而是力挺代表反對派出戰的候選人埃德蒙多·岡薩雷斯。
2024年7月,總統選舉塵埃落定。官方宣布馬杜羅再度連任,但反對派陣營堅稱選舉被操控。馬查多公開指出,真實的票數是“岡薩雷斯70%,馬杜羅30%”,并組織支持者走上街頭抗議。面對警察與軍隊的鎮壓,她的聲音依然清晰而堅定。7月30日,馬杜羅政府以“煽動暴力抗議、策劃政變”為由,對她發布逮捕令。她被迫轉入秘密行蹤,但仍在地下網絡中持續發聲。8月17日,她與岡薩雷斯共同發起“世界真理大抗議”運動,號召全球委內瑞拉僑民在海外同步行動。
那一天,從馬德里到邁阿密,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奧斯陸,無數委內瑞拉人走上街頭,高呼“自由與真相”的口號。
瑪麗亞·科里娜·馬查多的斗爭既是政治的,也是精神的。她主張自由市場,反對國家壟斷經濟;她倡導法治、透明與憲政,拒絕以暴易暴。
她的立場一度被視為激進——她曾公開贊揚撒切爾夫人,甚至主張外國干預以推翻獨裁——但在多年的斗爭與現實的磨礪中,她逐漸轉向溫和的中間立場。如今的馬查多,更像一位堅持非暴力抗爭、呼吁和平過渡的民主斗士。
《金融時報》曾形容她是“一個站在風暴中心的女人”,她不愿與當局妥協,不愿以沉默換取安全。她的形象,在極權陰影籠罩的拉美大陸上,成為一種道德象征——一個拒絕屈服的女性、一個堅持真相的公民。
2025年,《時代》雜志將她列入“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名單。而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則讓她的名字與曼德拉、昂山素季、沙卡羅夫等歷史性人物并列。這份榮譽,對她而言或許不是勝利的終點,而是民主征途上新的起點。
當世界在審視這一獎項的象征意義時,人們看到的不僅是委內瑞拉的政治困境,更看到一個普遍的命題:當一個國家的公權力不再服務于人民,當選舉成為儀式、真相被掩蓋,還有誰能為公義發聲?馬查多給出了她的回答——即便在恐懼與壓迫中,公民依然有權說“不”。
正如諾貝爾委員會在授獎詞中所寫:“她代表了一個民族對自由與尊嚴的渴望,她的勇氣提醒我們——和平并非沉默的屈從,而是面對暴政仍然選擇堅持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